可以分享一下蛋白鉴定的数据结果及分析方法吗?如果鉴定出几十种蛋白,该以哪个值为参考得出最优结果呢?
蛋白鉴定通常是通过质谱法,尤其是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来进行的。蛋白质质谱鉴定主要得到的数据有:
1.肽段质量谱:
对蛋白酶消化后的蛋白片段(肽段)进行质谱分析,得到肽段的m/z(质荷比)。
2.碎片质谱:
对选定的肽段进行进一步的碎片化,得到的子片段的m/z。
3.蛋白ID及覆盖率:
鉴定出的蛋白质的名称和它的肽段在总蛋白中的覆盖率。
4.置信度分数:
描述蛋白鉴定结果准确性的数值。
通常需要进一步分析原始数据以得到直观的结果,常用数据分析方法如下:
1.数据库匹配:
使用软件(如Mascot、SEQUEST等)将实验获得的肽段质量谱和碎片质谱与已知的蛋白数据库进行比对,鉴定出可能的蛋白。
2.假阳性率估计:
使用诸如“目标-解码”(target-decoy)策略评估鉴定的假阳性率。
3.定量分析:
对不同样本中蛋白的相对或绝对含量进行分析,如通过标记方法(如iTRAQ、TMT)或非标记方法(如LFQ)。
如果鉴定出几十种蛋白,你可以参考以下参数选择最优的结果:
1.置信度分数:
通常是蛋白鉴定的首要考量,高分通常意味着更可靠的鉴定。
2.假阳性率:
应控制在一个可接受的范围内,如1%。
3.蛋白覆盖率:
高的覆盖率意味着蛋白鉴定的准确性更高。
4.多次重复实验的一致性:
多次鉴定结果的重复性可以增加鉴定的可靠性。
即高分、假阳性率低、覆盖率高及重复性好的数据是相对来说较优的选择。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