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质谱鉴定的最终结果通常是蛋白质或肽段的特定信息,包括:
1.肽段序列:
- 质谱分析能够提供蛋白质水解后得到的肽段的氨基酸序列。这是通过测量肽段的质荷比(m/z)以及其碎片离子的m/z值来实现的。
- 在串联质谱(MS/MS)中,肽段进一步被碎裂,生成一系列碎片离子。通过分析这些离子的质荷比,可以推断出肽段的氨基酸序列。
2.定性数据:
- 利用蛋白质数据库搜索软件(如MASCOT、SEQUEST等),将质谱数据与已知蛋白质的理论质谱进行比对,从而鉴定出样品中存在的蛋白质。结果通常包括蛋白质的名称、来源、分子量等信息。
3.定量信息(如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 在定量蛋白质组学中,还可以得到蛋白质的相对或绝对丰度信息。通常通过标记或非标记的方法实现,比如同位素标记、标签自由定量等。
4.蛋白质修饰:
- 如果样品中的蛋白质或肽段发生了化学修饰(如磷酸化、糖基化等),质谱分析还可以提供这些修饰的信息,包括修饰类型和修饰位点。
5.蛋白质交互作用信息(如果进行了复合体质谱分析):
在蛋白质复合体的质谱分析中,可以获得关于蛋白质间相互作用的信息。
质谱数据的解读需要专业的软件和一定的专业知识。质谱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样品的准备、质谱仪的性能和分析过程的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