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有哪些翻译后修饰?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是什么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是指蛋白质在由核糖体合成之后,其化学结构和功能性质发生的变化。这些变化通过添加化学基团、切割肽链、结构变化或与其他蛋白质、核酸或脂质的结合来实现。以下是几种主要的翻译后修饰类型及其作用机制和生物学功能:
1.磷酸化:
通过特定的激酶将磷酸基团添加到蛋白质的丝氨酸、苏氨酸或酪氨酸残基上。这是一种调节机制,可改变蛋白质的活性或稳定性,影响许多信号传导通路。
2.乙酰化:
通过将乙酰基添加到蛋白质的赖氨酸残基上,影响蛋白质与DNA的相互作用或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常见于组蛋白修饰,影响基因表达。
3.糖基化:
添加糖基到蛋白质的特定氨基酸残基上,影响蛋白质的折叠、稳定性和细胞间信号的识别,是细胞间相互作用和免疫应答的关键。
4.泛素化:
通过将泛素蛋白质添加到目标蛋白质上,标记它们以进行降解或参与细胞信号传导,关键于蛋白质质量控制和细胞周期调控。
5.甲基化:
通过添加甲基基团到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残基上,常影响蛋白质与DNA的结合或蛋白质活性,特别是在表观遗传学中。
这些修饰对于细胞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它们调节蛋白质的活性、定位、相互作用以及稳定性,从而影响生物体内的许多关键生物学过程,包括信号转导、基因表达和细胞分裂。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