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枪法蛋白质鉴定中的质谱原理解析
-
将肽段溶液从毛细管喷出;
-
在高压电场下形成细小液滴;
-
溶剂蒸发,留下带正电荷的肽段离子;
-
这些离子被导入质谱仪。
-
在MS1中选择某个目标离子(称为前体离子);
-
将其导入碰撞池,与惰性气体(如氮)发生碰撞;
-
肽段骨架断裂,产生一系列碎片离子(主要为b离子和y离子);
-
再次进行m/z分析,记录所有碎片峰,生成MS2谱图。
-
高通量:可在一次运行中检测上千至上万个蛋白;
-
无需预先标记:原始样本即可进行分析;
-
覆盖度广:适合复杂样本如组织、细胞、血浆等;
-
灵敏度高:现代质谱可检测到低飞摩尔级别的肽段。
-
动态范围限制:高丰度蛋白易掩盖低丰度信号;
-
数据复杂度高:需要专业算法与强大算力支持;
-
重复性依赖流程优化:样本前处理和仪器参数对结果有显著影响。
鸟枪法(Shotgun Proteomics)是当前蛋白组学研究中应用最广泛的策略之一,特别适用于复杂样本中高通量蛋白质鉴定与定量。这一方法通过将蛋白质酶解为肽段后进行质谱分析,从而实现对蛋白质组的深入解析。随着质谱技术的飞速发展,鸟枪法已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机制研究、生物标志物筛选、药物靶点验证等多个生命科学领域。本文将聚焦于鸟枪法中的核心环节——质谱原理,从技术角度揭示其实现高通量鉴定的机制。
一、鸟枪法流程简述:从蛋白到数据
在深入质谱原理前,我们先简要回顾鸟枪法的标准流程,便于理解各环节与质谱的逻辑连接:
1、蛋白提取与酶解:样本中的蛋白质先通过裂解提取,再使用胰蛋白酶等特异性酶切割为多肽;
2、肽段分离:常通过高效液相色谱(LC)进行分离,以降低质谱检测的复杂度;
3、质谱分析:分离后的肽段进入质谱仪,获得一级(MS1)和二级(MS2)质谱数据;
4、数据解析与蛋白质鉴定:利用数据库搜索引擎将MS2谱图匹配到可能的肽段与蛋白序列。
※ 核心在于第3步:质谱分析。正是这一技术赋予鸟枪法极高的通量与分辨能力。
二、质谱原理核心解析
1、离子化技术:将肽段“送上天”
质谱的第一步是将液相中的肽段转化为带电离子,以便进入质谱仪的分析系统。鸟枪法常用的离子化方式是电喷雾离子化(ESI),该方法适合与液相色谱联用,能稳定地产生多电荷态的肽段离子。
※ 电喷雾过程包括:
2、质荷比(m/z)分析:建立肽段“身份证”
肽段离子一旦进入质谱仪,其下一个目的地是质量分析器。在鸟枪法中,常见分析器类型包括四极杆(Q)、飞行时间(TOF)、轨道阱(Orbitrap)等。质量分析器的核心任务是测量每个离子的质荷比(m/z),即其质量与电荷数的比值。MS1级扫描会记录所有进入分析器的离子峰信息,生成一个“质谱图”,每个峰代表一个m/z的肽段离子信号。
3、碰撞诱导裂解(CID/HCD):获取结构信息
为实现蛋白质鉴定,仅有m/z信息还不够,还需获得肽段的序列信息。此时进入MS/MS(MS2)阶段。
※ 过程如下:
MS2谱图包含了肽段的“拆解信息”,可用于后续的序列推断与数据库比对。
4、数据解读:从谱图到蛋白质
数据库搜索算法(如SEQUEST、Mascot等)会将实验谱图与理论肽段碎片谱匹配。匹配成功的肽段被映射回其来源蛋白,从而完成蛋白质的鉴定过程。在鸟枪法中,由于一个蛋白可能产生多个肽段,系统通常采用“蛋白组装”算法根据多个肽段的共同来源整合出目标蛋白。
三、鸟枪法质谱的优势与挑战
→→优势:
→→挑战:
鸟枪法作为现代蛋白组学的主流策略,其高通量、宽覆盖的特性高度依赖质谱技术的支撑。从离子化到质量分析,从肽段碎片化到数据库比对,每一个步骤都精密协作,共同实现复杂蛋白组的高效解析。随着质谱仪性能的不断提升,鸟枪法的应用边界正在持续拓展,成为揭示生命过程和疾病机制的重要工具。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采用先进的蛋白质组学平台,结合优化的鸟枪法流程,帮助科研人员获得高重复性、高通量的蛋白质鉴定数据。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