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跑胶时看到应该有目标蛋白的聚体,但是送去打质谱的完整分子量却看不到聚体,这是什么原因呢?
- 非变性质谱:使用非变性质谱技术保持蛋白质聚体的原始结构进行分析。
- 优化样品制备:减少或避免还原和变性步骤,以保留聚体结构。
- 提高浓度和纯度:增加样品中目标蛋白的浓度,并尽量纯化目标蛋白,减少干扰物质。
- 其他表征方法:结合其他技术如原子力显微镜(AFM)、动态光散射(DLS)或冷冻电镜(Cryo-EM)来确认聚体的存在和性质。
当在SDS-PAGE上观察到目标蛋白的聚体,而质谱分析却未能检测到聚体,可能有以下几个主要原因:
一、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解聚
1.电泳过程中的变性
在SDS-PAGE中,SDS是一种强变性剂,它会破坏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导致聚体解聚成单体。这些单体在电泳中仍可能显示出相对于原始聚体的条带。
2.酶解过程
在质谱分析前,通常需要进行酶解(如胰蛋白酶消化)。这个过程会破坏蛋白质的聚体结构,只剩下较小的肽段供质谱分析。
二、质谱分析中的技术限制
1.电离效率低
大分子量的聚体在质谱分析中的电离效率较低,导致信号强度不足,无法有效检测到聚体。这尤其在使用MALDI-TOF或ESI-MS时较为明显。
2.质谱仪器的灵敏度
质谱仪器可能对大分子量蛋白质或聚体的灵敏度不够,导致检测不到聚体信号。仪器的质量分辨率也可能不足以区分大分子的不同电荷状态。
三、样品浓度和纯度
如果蛋白质聚体在样品中的浓度较低,质谱分析可能无法检测到足够的信号。此外样品中如果存在其他干扰物质,也会影响质谱分析的结果。
四、蛋白质聚体的本身特性
1.非共价聚体
蛋白质聚体如果是通过非共价相互作用形成(如氢键、疏水相互作用),在质谱样品制备过程中,这些弱相互作用容易被破坏,从而导致聚体解离。
2.共价修饰
如果蛋白质聚体是通过共价键(如二硫键)形成的,破坏这些键(例如还原处理)会导致聚体解聚,导致在质谱分析中检测不到完整的聚体。
五、实验方法的选择
1.质谱前处理
样品在送去质谱分析前的处理步骤(如电泳后切胶、蛋白提取、浓缩等)可能影响蛋白质聚体的完整性。
2.分析策略
如果需要分析蛋白质的天然聚合状态,可能需要使用Native MS,这种方法可以在不破坏蛋白质天然结构的情况下进行分析,保留蛋白质的聚体形式。
解决方案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