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戊二醛交联,为什么交联之后sds-page的条带脱尾严重,几乎没有主条带呢?该如何改进呀?
在体外实验中使用戊二醛进行蛋白质的交联反应时,SDS-PAGE分析中经常会观察到条带脱尾和缺乏明显主条带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以下是问题的可能原因以及改进建议:
一、关键原因分析
1、过度交联
戊二醛过量或反应时间过长导致蛋白形成难以解离的高分子聚集体,SDS无法完全包裹交联体。
2、Schiff碱稳定性
戊二醛交联形成的Schiff碱在常规还原条件(如β-巯基乙醇/DTT、95℃煮沸5分钟)下未被充分断裂。
3、样本溶解不充分
交联后蛋白聚集体未完全溶解,导致上样不均。
二、优化方案
1、调整交联条件(预防过度交联)
(1)降低戊二醛浓度:推荐终浓度为 0.1%-0.5%(原液为25%时,稀释至1:50~1:5)。
(2)缩短反应时间:根据目标蛋白大小,反应时间控制在 5-30分钟(可在冰浴中延长至1小时以减少交联速率)。
(3)及时终止反应:加入终浓度 50 mM甘氨酸(或Tris-HCl pH 8.0)淬灭未反应的戊二醛,封闭游离氨基。
2、强化SDS-PAGE样品处理
(1)增强还原条件
样品缓冲液中添加 5% β-巯基乙醇或200 mM DTT(常规为2%或50 mM)。
延长煮沸时间至 10-15分钟(需验证是否导致蛋白降解)。
(2)尝试酸性水解(针对Schiff碱)
在样品缓冲液中加入 0.1 M HCl(煮沸前短暂酸化5分钟,随后调至中性),促进Schiff碱的水解。
注意:可能损伤部分蛋白,需预实验验证。
3、改进样本溶解
(1)添加离液剂:在裂解缓冲液中加入 4-6 M尿素 或 2-4 M盐酸胍,破坏蛋白聚集。
(2)超声处理:用低功率超声(如30%振幅,10秒/次,冰上操作)辅助溶解交联体。
4、电泳条件优化
(1)选择低浓度分离胶:采用 8%-10%丙烯酰胺胶提高高分子量区域的分辨率。
(2)降低电压:初始电压设为 80 V(常规为120 V),减少大分子拖尾。
5、替代方案
(1)改用可逆交联剂:如 DSP(Dithiobis(succinimidyl propionate)),其含二硫键,可通过还原剂彻底断裂,获得清晰条带。
(2)非变性电泳验证:若目的为观察交联体大小,可使用 Native-PAGE配合考马斯染色,避免SDS干扰。
三、验证实验设计
1、浓度梯度测试
设置戊二醛浓度梯度(0.1%、0.25%、0.5%)和反应时间(5、15、30分钟),比较SDS-PAGE结果。
2、还原条件对比
比较常规还原缓冲液(1×SDS + 50 mM DTT)和强化条件(1×SDS + 200 mM DTT + 10分钟煮沸)。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