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小鼠肝脏样品做非靶向代谢的前处理中氮吹是必要的吗?我一直没跑出来不知道是前处理的原因还是方法原因?
根据您提供的实验流程,您使用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小鼠肝脏样品,采用的提取、梯度洗脱条件以及质谱方法看似没有明显问题,但峰的缺失可能与多个步骤相关。以下逐步分析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样品制备中的问题
1、氮吹在非靶向代谢组学中并非绝对必要,但通常用于浓缩代谢物,增加检测灵敏度,如果样品浓度不足会导致信号弱或无峰。
建议:
(1)提取后可以尝试用氮吹浓缩到更小体积,再上机分析。
(2)注意避免过度干燥,防止代谢物降解。
2、过滤处理问题: 过滤过程中可能存在代谢物吸附或损失(如某些极性化合物可能吸附在滤膜上)。
建议:
(1)确保使用低吸附滤膜(如PTFE或尼龙膜)。
(2)对滤膜吸附的可能性进行对照实验(用同样条件过滤和不过滤的样品对比)。
二、样品稀释与进样体积
1、稀释过度: 您的样品在研磨离心后已经稀释一次(1:3),随后又稀释(1:3),这种过度稀释可能导致目标代谢物浓度低于质谱检测限。
建议:
(1)尝试减少稀释倍数,直接上机测试原始提取液。
(2)或者浓缩稀释后的样品后再上机。
2、进样体积过小: 2 µL的进样体积对于非靶向代谢组学可能较小,尤其在样品浓度不足时。
建议:增加进样体积至5–10 µL,确保质谱能捕获足够的代谢物信号。
三、梯度洗脱问题
您的梯度程序整体看似合理,但一些细节可能需要优化:
1、初始条件(1%乙腈,99%水)是否过于极性? 如果代谢物偏非极性,可能会在初始阶段就流失,无法保留。
建议:
(1)将初始条件调整为5–10%乙腈,提高非极性化合物的保留。
(2)延长初始阶段的时间(例如0-5分钟)以便代谢物更充分分离。
2、流动相匹配: 乙腈和0.1%甲酸水通常适用于非靶向代谢组学,但提取溶剂(80%甲醇)与流动相初始比例差异较大,可能导致样品在柱上分离不充分。
建议:试验使用与提取液更接近的初始流动相(如20–30%乙腈),然后梯度洗脱。
四、色谱柱与代谢物适配
C18柱适配性: 虽然C18柱是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常用选择,但对于极性较强的小分子代谢物(如有机酸、核苷酸等),其保留能力可能不足。
建议:尝试混合模式柱(如HILIC+C18)或极性柱,以覆盖更多极性化合物。
五、质谱检测条件
1、灵敏度不足: 如果质谱的分辨率或灵敏度未优化,低浓度代谢物可能难以检测到。
建议:
(1)检查质谱仪的工作模式,是否已根据代谢物性质(正离子模式或负离子模式)优化。
(2)调整离子源参数,如喷雾电压、离子传输电压等。
2、样品污染: 如果系统污染严重,可能干扰信号采集。
建议:用标准品跑一针,验证质谱仪性能是否正常。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