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代谢组正常的分析顺序应该是怎样的?
- LC-MS适用于广泛的代谢物检测,尤其是中小分子
- GC-MS则更适用于挥发性和低分子量代谢物的检测
- NMR则无需样品分离,适用于结构鉴定和定量分析
代谢组学分析的正常流程一般包括从样品采集到数据分析和结果解释的多个步骤。以下是一种常见的代谢组学分析流程:
一、样品采集与保存
1、样品的采集方式要根据研究目选择,例如血液、尿液、组织样本等;需要确保采样时间的一致性,以减少代谢波动带来的误差。
2、样品采集后应立即冷冻保存(如-80°C)或加入适当的保护剂,以防止代谢物降解;样品的存储条件对代谢物的稳定性非常关键。
二、样品前处理
根据分析平台的需求,进行样品的提取、纯化或浓缩;常用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包括蛋白沉淀、液液萃取、固相萃取等。
三、代谢物检测与分析
常用的检测平台包括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核磁共振波谱(NMR)等。选择合适的分析平台取决于代谢物的性质和研究目的。
四、数据获取与质控
数据获取后,需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检测分析的重复性、标准品检测、内标校准等。
五、数据处理与预处理
对原始数据进行峰提取、归一化、去噪、对齐和标准化等处理,以获得稳定的代谢物数据矩阵。
六、统计分析与多变量分析
1、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PCA)、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LS-DA)等,帮助识别代谢物之间的差异性和样本分组间的关系。
2、差异代谢物的筛选通常采用t检验、ANOVA等方法,并结合False Discovery Rate (FDR)进行多重校正,确保筛选结果的可靠性。
七、代谢物鉴定与路径分析
1、将筛选出的差异代谢物与数据库比对进行结构鉴定,常用的数据库包括HMDB、KEGG、Metlin等。
2、对鉴定出的代谢物进行通路富集分析,揭示代谢物在生物学路径中的作用及其与研究目标的相关性。
八、结果解释与生物学意义分析
1、综合代谢路径分析结果,与生物学背景知识结合,解释代谢物变化的生物学意义。
2、结合实验设计,探讨代谢物变化与研究对象(如疾病、药物作用、环境影响等)之间的关系。
九、报告撰写与数据存储
1、整理实验结果,撰写分析报告,详细描述实验步骤、数据分析过程和结果解释。
2、将原始数据和分析数据保存至适当的数据仓库或数据库中,以保证数据的可重复性和可溯源性。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