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合适的PPI检测技术?
- 原理:将两个待测蛋白分别与转录因子的DNA结合域和激活域融合,如果二者相互作用,将激活下游报告基因表达。
- 优势:高通量、操作简单,适合筛选未知互作。
- 局限:假阳性高,局限于核内蛋白,不能检测跨膜或膜蛋白互作。
- 原理:将荧光蛋白分裂成两部分,分别与待测蛋白融合,互作后荧光恢复。
- 优势:可视化、细胞内定位,适合膜蛋白。
- 局限:不可逆,信号积累影响定量。
- 原理:利用特异性抗体富集目标蛋白及其结合蛋白,通过WB或质谱分析伴侣蛋白。
- 优势:特异性强,适合验证已知互作。
- 局限:需高质量抗体,易丢失弱互作。
- 原理:融合蛋白与GST标签并固定于胶体上,结合其互作蛋白后洗脱检测。
- 优势:适合体外重组蛋白互作验证。
- 局限:非天然状态、不能反映细胞内环境。
- 原理:利用标签或抗体富集目标蛋白复合物,再通过LC-MS/MS鉴定互作蛋白。
- 优势:通量高、可定量、可用于内源水平。
- 局限:背景复杂、需要优化洗脱条件。
- 原理:将目标蛋白与生物素连接酶融合,活化后会标记近邻蛋白,再通过LC-MS检测生物素化蛋白。
- 优势:可捕捉弱和瞬时互作,适合膜蛋白。
- 局限:需表达融合蛋白、标记范围不等于真正互作。
- 原理:利用交联剂固定蛋白复合物,随后酶解+质谱分析交联肽段,获得互作位点信息。
- 优势:提供互作位点空间信息,适合结构互作研究。
- 局限:数据解析难度高,交联效率低。
- 丰富的膜蛋白/信号通路研究经验
- 支持BioID、AP-MS、XL-MS等多种策略
- 高重复性和低背景的免疫富集方案
- 专业的数据分析团队支持互作图谱构建与可视化
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s, PPI)构成了细胞内大部分生命活动的基础。从信号转导、转录调控到代谢网络,PPI网络揭示了蛋白功能和生物通路的动态调控机制。因此,准确地检测和解析PPI,对于疾病机制研究、新靶点发现和药物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然而,PPI检测方法多种多样,涵盖从酵母双杂交到现代的高通量质谱平台,不同技术各有优劣。本文将系统梳理主流PPI检测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帮助科研人员根据实验目标选择最合适的策略。
一、什么是PPI检测?为何如此关键?
PPI检测指的是通过实验手段识别和验证蛋白质之间是否存在物理或功能上的相互作用。在疾病研究中,异常的蛋白互作往往提示潜在的致病机制;在药物开发中,PPI位点也逐渐成为小分子或大分子干预的新靶点。特别是在系统生物学与结构生物学兴起的今天,PPI不仅仅是蛋白是否相互结合,更代表一种动态的调控网络。选择合适的PPI检测方法,是推动科学问题深入发展的前提。
二、主流PPI检测技术全解析
以下按技术类型划分,将PPI检测技术分为三大类:基于报告系统的技术、基于免疫富集的技术、基于质谱的高通量方法。
1、基于报告系统的经典方法
(1)酵母双杂交(Yeast Two-Hybrid, Y2H)
(2)BiFC(Bimolecular Fluorescence Complementation)
2、基于免疫富集的共沉淀类技术
(1)Co-IP(Co-Immunoprecipitation)
(2)GST Pull-Down
3、基于质谱的高通量PPI检测方法
(1)AP-MS(Affinity Purification coupled with Mass Spectrometry)
(2)BioID / TurboID
(3)Cross-linking MS(XL-MS)
三、如何选择合适的PPI检测方法?
根据实验目的、样本来源、互作类型等因素,可以参考下表进行初步筛选:
当然,最佳策略往往是多种技术联合使用,以兼顾灵敏度、特异性与空间信息。例如,利用AP-MS筛选候选互作蛋白,再通过Co-IP验证其真实性,最后结合XL-MS确认互作位点。
四、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赋能PPI研究的强力平台
在实际科研中,PPI研究往往涉及复杂的样本制备与高精度分析平台。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基于先进的Orbitrap Exploris系列高分辨质谱,为客户提供从互作蛋白筛选、互作网络构建到位点解析的全流程服务。
我们的优势包括:
PPI研究是现代生命科学不可或缺的工具,关键在于匹配技术与科学问题。没有一种方法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通过科学地评估研究目的、样本条件与技术限制,选择合适的互作检测策略将极大提升研究效率与发现价值。如您在PPI实验设计或数据解析中遇到挑战,欢迎联系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我们将以严谨的科研态度与先进的质谱平台,助您构建高质量的蛋白互作图谱。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