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串联质谱同时实现肽段测序与PTM分析
-
MS1阶段检测母离子;
-
MS2阶段将母离子碎裂生成子离子谱图。
-
磷酸化:+79.966 Da,常伴中性丢失(-98 Da);适合使用ETD保留修饰;
-
乙酰化:+42.011 Da,常见于蛋白N端或赖氨酸;
-
甲基化/双甲基化:+14.016 / +28.031 Da,用于识别蛋白激活或抑制状态;
-
泛素化:+114.043 Da,源于“GG”残基残留,是蛋白降解调控的关键标志。
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肽段测序与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 PTMs)分析是理解蛋白功能、信号调控及疾病机制的关键。随着质谱技术的发展,串联质谱(MS/MS)已可在一次实验中同时完成肽段序列解析与PTM识别,显著提升研究效率与数据价值。
一、串联质谱:同时解析序列与修饰的核心工具
串联质谱通过两级质量分析流程完成分子结构解析:
肽段碎裂后形成的b/y离子系列用于反推出氨基酸序列。当存在翻译后修饰时,这些修饰会在碎片离子中体现为质量偏移或信号增强/减弱,从而可在同一张谱图中完成序列解析与修饰定位。现代高分辨串联质谱平台结合 HCD、ETD等多种碎裂方式,可针对不同类型修饰进行优化,大幅提高识别能力。
二、同步获取肽段与PTM信息的优势
1、实验流程更高效
一次质谱运行即可完成序列与修饰信息提取,避免样品重复处理和独立实验,提高实验通量。
2、定位精度更高
子离子质量偏移直接指示修饰位点,高分辨仪器与算法模型结合,可实现单残基级别的修饰鉴定。
3、支持动态调控研究
结合稳定同位素标记或标签定量策略,可同时监测修饰水平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有助于理解其功能意义。
三、常见修饰类型与识别特征
在蛋白质组研究中,MS/MS可识别多种生物学相关的PTM类型:
※ 碎裂模式的选择对修饰识别至关重要:ETD适合保留易碎修饰,HCD有利于产生清晰谱图,组合使用可覆盖更广泛修饰类型。
四、挑战与解决策略
尽管MS/MS可实现序列与修饰联合解析,实际操作中仍面临以下挑战:
1、修饰肽段信号弱
低丰度修饰肽段信号常被高丰度未修饰肽干扰。可通过富集策略(如TiO₂富集磷酸肽)及高灵敏度质谱仪器提升检测率。
2、修饰定位不唯一
多个残基可产生相似质量偏移,造成位点定位不确定。需依赖高分辨碎裂数据与位置概率评分模型提升定位准确性。
3、数据处理复杂
联合分析生成海量谱图,需高效搜索引擎、定制化修饰数据库与算法支持,实现快速筛选与结果验证。
串联质谱技术通过统一平台实现肽段测序与PTM分析的整合,为蛋白质功能研究提供了更高维度的解析能力。其在数据获取效率、修饰识别准确性和高通量应用方面的综合优势,已逐步成为蛋白组学研究的重要支柱。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完整的串联质谱肽段测序与PTM分析解决方案,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精准、可靠的技术服务。从基础机制探索到临床转化研究,我们始终致力于为客户提供高覆盖率、高准确性、强可解释性的质谱数据,助力项目高质量推进。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