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神,质谱什么情况下测得相对分子量可能较大呢?
质谱测得的相对分子量(或称为质量/荷比)较大可能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以下列举了一些可能的情况:
一、非共价修饰和结合
1.磷酸化、糖基化等:
蛋白质或其他生物大分子可能会经历磷酸化、糖基化或其他种类的修饰,这些都会增加其相对分子量。
2.金属离子结合:
某些蛋白质可能与金属离子(如Ca²⁺、Mg²⁺、Zn²⁺等)结合,导致测得的质量增加。
二、聚合和复合物形成
1.同聚体或异聚体:
在质谱分析前,蛋白质可能形成同聚体或异聚体。
2.与其他分子的非共价结合:
例如,蛋白质可能与DNA、RNA、小分子或其他蛋白质形成复合物。
三、实验条件
1.缓冲液和添加剂:
如果样品中含有不容易被去除的缓冲液或添加剂,它们可能与目标分子一同进入质谱分析。
2.不完全去除溶剂或添加剂:
质谱分析通常需要将样品溶于特定的溶剂中。如果这些溶剂或添加剂没有完全去除,可能会影响质量的测定。
四、分析方法和设备限制
1.多荷态分布:
在电离源中,分子可能获得多个电荷,导致多荷态分布。在某些情况下,这可能会误导分析者对高质量物种的解释。
2.峰值重叠和共混:
特别是在复杂的样品中,多个物种的峰值可能重叠,导致测得的质量增加。
针对这些问题,通常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如使用不同类型的质谱分析、优化样品处理步骤、或者使用其他分析方法等)进行交叉验证,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