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蛋白质组学如何提升蛋白靶点识别的精准度?
-
活性位点标记(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 ABPP)
-
光交联标记(Photoaffinity Labeling, PAL)
-
亲和捕获-质谱分析(Affinity Capture-MS)
-
靶向共价化学蛋白组学(Covalent Chemical Proteomics)
-
间接性强:无法直接观测药物与靶蛋白的结合行为
-
脱靶效应隐匿:无法识别与候选分子非特异结合的蛋白
-
空间分辨率低:缺乏亚细胞定位或动态变化信息
-
低丰度蛋白难捕获:受限于蛋白表达量
-
哪个蛋白被标记
-
标记发生在哪个氨基酸位点
-
相互作用的类型(共价/非共价)
-
比较不同化合物或剂量的靶点差异
-
验证药物特异性
-
评估结合强度与剂量响应关系
在新药研发、机制研究以及功能蛋白探索等多个领域,蛋白靶点识别的准确性始终是科研人员面临的核心挑战之一。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手段虽已实现高通量检测,但在直接鉴定小分子或候选药物与靶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仍存在“脱靶高、特异性低”的痛点。而随着技术演进,化学蛋白质组学(Chemical Proteomics)作为一项集成了化学工具与质谱技术的新兴策略,正在重塑我们识别和验证蛋白靶点的方式。
一、什么是化学蛋白质组学?
化学蛋白质组学是一种利用功能化小分子探针、共价标记策略与高分辨质谱联用的技术体系,旨在在全蛋白组水平上分析小分子与蛋白的直接或间接结合。与传统蛋白组学的“观察蛋白表达变化”不同,化学蛋白质组学关注的是“蛋白-配体”的真实互作关系,特别适合筛选药物作用靶点、研究蛋白功能网络、以及解析作用机制。
✅ 常见策略包括:
二、为什么传统方法难以精准识别蛋白靶点?
在缺乏化学标记手段的条件下,蛋白靶点识别主要依赖转录组学差异分析或基于表型的推断模型。这类方法虽具高通量能力,但存在以下局限:
三、化学蛋白质组学如何提升靶点识别精准度?
1、原位识别真实结合靶点
通过在小分子结构中引入光敏基团(如苯甲酮)或亲电探针,化学蛋白质组学能够在活细胞或组织中进行交联反应,实现原位标记。这种策略消除了细胞裂解过程中的假阳性干扰,更接近生理状态下的蛋白互作网络。例如,ABPP可将功能基团精确定位到蛋白活性中心,使得仅有具有催化活性的靶蛋白被富集,从而实现特异性极高的靶点捕获。
2、共价捕获提升低丰度蛋白识别率
传统亲和纯化容易丢失低表达或短时存在的蛋白结合物。而化学蛋白质组学通过共价键固定蛋白-配体复合物,可在洗脱、纯化过程中保持结合状态,大幅提高低丰度蛋白和瞬时互作的检出率。例如,采用含有硫酰基或炔基的共价探针,可在反应后进行Click反应富集,进而通过LC-MS/MS实现靶蛋白高灵敏识别。
3、靶标鉴定与位点解析同步完成
不同于传统的“先找蛋白再找结合位点”,化学蛋白质组学可通过标记残基的肽段信息,在一次质谱分析中同步得到:
这一优势特别适用于结构基础药物设计(Structure-based Drug Design),可为后续分子优化提供精确的结合位点依据。
4、可与定量蛋白组学无缝整合
现代化学蛋白质组学方案常与TMT标记、SILAC、DIA等定量策略协同使用,实现药物处理前后蛋白结合情况的动态定量。
✅ 这一策略尤其适合:
在精准医学和新药开发加速推进的背景下,单靠传统的蛋白组学手段已难以满足对靶点识别“高准确率、强特异性、全景覆盖”的需求。化学蛋白质组学以其独有的原位标记能力、共价捕获机制和位点级解析优势,正在成为未来药靶研究的工具。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化学蛋白质组学全面解决方案包括从实验设计、样品制备、探针合成、靶标鉴定以及数据分析的全流程,欢迎联系我们,开启定制化化学蛋白质组学服务。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