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非靶向代谢组学?
非靶向代谢组学(Untargeted Metabolomics)是一种以全面扫描样本中尽可能多的代谢物为目标的分析策略,强调广覆盖、无偏倚、探索性的特征。它主要用于未知代谢物的发现、代谢通路筛查和疾病机制研究,在生命科学、医学、营养学和药物研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价值。在技术实现上,非靶向代谢组学通常依赖高分辨率质谱(HRMS)平台,如Orbitrap 或 Q-TOF 联合气相色谱(GC)或液相色谱(LC),对样本中的代谢小分子进行全面检测。
一、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核心特征
二、非靶向代谢组学的技术流程
非靶向代谢组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1、样本准备
不同样本类型(血浆、尿液、组织、细胞等)需进行特异性前处理,如蛋白沉淀、液液萃取、衍生化等,以去除干扰并保留代谢物。
2、色谱分离
根据代谢物性质选择适合的分离方式:
(1)液相色谱(LC):适合极性代谢物,如氨基酸、有机酸、核苷酸;
(2)气相色谱(GC):适合挥发性或可衍生化代谢物,如脂肪酸、有机酸。
3、质谱检测
采用高分辨率质谱(如Orbitrap、Q-TOF),在全扫描(Full Scan)+数据依赖采集(DDA)或数据独立采集(DIA)模式下,获取一级质谱数据(MS1)和二级碎片信息(MS/MS)。
4、数据预处理
包括:
(1)峰提取与对齐
(2)去除噪音与背景
(3)批次效应校正与归一化
(4)代谢物注释(基于m/z、保留时间、MS/MS谱图比对)
5、统计与生物信息分析
常用方法包括:
(1)PCA/PLS-DA:揭示样本间差异
(2)差异代谢物筛选(VIP值、p值、FC)
(3)代谢通路富集分析(KEGG、MetaboAnalyst等)
三、非靶向代谢组学的应用场景
1、疾病机制研究
通过比较健康组与疾病组的代谢谱差异,挖掘关键代谢通路与病理关联,有助于揭示疾病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
2、生物标志物发现
在大样本队列中,筛选与疾病、药物反应或营养状态显著相关的代谢物,为后续靶向验证与临床检测提供线索。
3、药物作用机制与副作用评价
用于分析药物对代谢网络的整体调控效应,判断潜在靶点、毒性通路和脱靶效应。
4、营养与食品科学研究
揭示特定营养干预对代谢状态的影响,如高脂饮食、功能性食品、益生菌摄入等所引起的代谢组变化。
5、植物与微生物代谢研究
在植物代谢调控、微生物次级代谢物发现、菌群代谢功能评估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四、非靶向代谢组学的优势与挑战
1、优势
(1)无偏扫描:无需先验知识,适合探索未知机制
(2)信息丰富:涵盖多种代谢物类别(氨基酸、糖、脂质、有机酸等)
(3)发现能力强:可挖掘新型代谢物和潜在生物标志物
2、局限性
(1)定量不精准:大多为相对定量,受批次、仪器漂移影响较大
(2)数据复杂度高:数据处理流程长,需专业分析能力
(3)代谢物鉴定困难:仅靠m/z和保留时间难以确认结构,需MS/MS谱图或标准品辅助验证
(4)重复性一般:方法标准化程度较低,不利于大规模验证
五、非靶向代谢组学 vs 靶向代谢组学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基于国际领先的高分辨质谱平台(Thermo Orbitrap/Q-TOF)与自动化生信流程,为科研客户提供高覆盖率、高可信度、可转化的非靶向代谢组学服务:
(1)全流程代谢物注释体系:结合MS-DIAL、GNPS、HMDB、LipidBlast等数据库
(2)专业数据分析支持:从差异分析、通路富集到多组学融合
(3)多样本适配能力:涵盖血清、尿液、脑脊液、组织、粪便等多类型样本
(4)标准化质控体系:包含QC样本、空白样本、内部标准、批次校正等流程
非靶向代谢组学不仅可以打开研究者对生物系统的“代谢之窗”,也为后续靶向研究、临床转化提供坚实基础。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致力于成为您在代谢组学领域的长期合作伙伴,用高质量数据赋能每一次科研发现。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