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MT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
随着单细胞转录组和空间组学的快速发展,研究者对单细胞水平的蛋白质动态变化也提出了更高需求。质谱蛋白质组学通常需要数千到数万细胞作为起始量,这限制了在稀有细胞类型(如免疫亚群、干细胞、肿瘤循环细胞)上的应用。近年来,结合Tandem Mass Tag(TMT)多重标记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技术逐渐成熟,使得单细胞乃至十几个细胞的蛋白表达谱成为可能,推动精准医学和基础生物学研究。
一、单细胞蛋白质组学的挑战
1、超低起始量
单细胞蛋白质含量通常仅为 0.2–1 ng,远低于质谱检测需求(常规需 ≥1 µg),易导致检测灵敏度不足和覆盖度偏低。
2、样品损失严重
(1)样品在提取、酶解、清洗过程中易损失;
(2)痕量样品的表面吸附效应显著,需要优化反应体系。
3、定量精度受限
(1)低信号强度使得随机噪声放大;
(2)Label-free 定量无法有效对抗技术波动。
二、TMT 技术为何适合单细胞研究?
1、TMT 多重标记的优势
(1)可将单细胞样本与“载体通道(Carrier Channel)” 混合分析,显著提高质谱检测灵敏度;
(2)多个单细胞样本在一次 LC-MS/MS 运行中并行检测,降低批次效应;
(3)Reporter 离子强度用于定量,可精确区分单细胞之间的蛋白表达差异。
2、“载体通道”策略
(1)载体通道通常含有 50–200 个细胞的蛋白质,提供足够的信号以辅助鉴定;
(2)单细胞信号通过 TMT 其他通道进行独立定量,避免信号丢失;
(3)配合 MS3 或 SPS-MS3,可进一步缓解比值压缩问题,提升定量精度。
三、基于 TMT 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流程
1、样本制备
(1)采用微量裂解体系(如 SDC、SDS 低体积体系)降低损失;
(2)利用自动化液体处理系统(如 CellenONE)实现单细胞分选与转移。
2、酶解与 TMT 标记
(1)在低体积(<1 µL)条件下完成酶解,减少吸附损耗;
(2)各单细胞及载体通道分别用不同的 TMT 标签标记。
3、混合与分离
(1)将标记样本等量混合后进行 LC-MS/MS;
(2)使用高分辨率 Orbitrap 或 timsTOF 平台检测。
4、数据处理
(1)利用 Proteome Discoverer 或 MaxQuant 提取 Reporter 离子信号;
(2)通过归一化和 FDR 控制,筛选差异蛋白并分析单细胞异质性。
四、典型应用场景
1、肿瘤异质性研究
解析肿瘤组织中不同细胞亚群的蛋白表达谱,发现耐药相关通路和标志物。
2、免疫细胞动态监测
追踪免疫细胞(T、B、NK 等)在疾病进程或药物作用下的功能状态。
3、干细胞与发育研究
探索单个干细胞的分化潜能和信号调控网络。
4、药物筛选与精准医学
在单细胞水平评估药物作用机制,指导个体化治疗策略。
五、方法优化与注意事项
1、降低背景干扰
(1)使用低吸附管材,减少痕量样品损失;
(2)载体通道设置合理比例,避免 Reporter 离子溢出。
2、减少比值压缩
(1)采用 SPS-MS3 工作流,显著提升定量精度;
(2)对高复杂度样本可结合离线分级(High-pH Fractionation)。
3、提高数据可信度
(1)设置生物学重复,避免统计假阳性;
(2)利用 QC 样本监控质谱性能和批次效应。
基于 TMT 的单细胞蛋白质组学打破了质谱的起始量限制,让科研人员能够解析单细胞层面的生物学动态。通过合理设计实验、优化载体通道比例及采用 SPS-MS3 技术,可以获得高覆盖度与高精度的定量结果。如需开展单细胞 TMT 蛋白质组学研究,或探索肿瘤异质性、免疫动态等前沿课题,欢迎联系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获取专业的实验方案与合作支持。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