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全流程指南:从样品到数据解读
在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定量蛋白质组学是探索疾病机制、寻找生物标志物和评估药物作用的核心工具。其中,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 TMT)技术以高通量、多样本并行和高精度著称,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与转化医学。对于许多科研人员而言,TMT 实验的最大挑战不仅在于实验操作,还在于如何设计、控制质量,并最终获得可解释、可发表的数据。本文将提供一份完整的 TMT 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指南,帮助研究者系统掌握从样品到数据解读的关键步骤。
一、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实验设计:为可靠数据打下基础
1、确定研究目标与分组
(1)明确研究问题,例如差异蛋白筛选、药物靶点验证或信号通路解析;
(2)合理设置实验分组和生物学重复(通常每组 ≥3 个样本)。
2、TMT 通道规划
(1)常见 10plex、16plex 和 18plex 设计,根据样本量和预算选择;
(2)为跨批次研究设置桥接样本(Bridge Sample),便于后续归一化。
3、随机化与平衡
随机分配样本到各 TMT 通道,避免系统性误差(如性别、年龄、处理时间的偏倚)。
二、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样品制备:影响结果的关键环节
1、样品收集与保存
(1)组织样本需快速液氮冷冻,避免蛋白降解;
(2)血清或细胞需补加抑制剂(蛋白酶、磷酸酶抑制剂),维持蛋白状态。
2、蛋白提取与定量
(1)使用裂解缓冲液(含 SDS 或 Urea)提取总蛋白;
(2)BCA 法测定浓度,确保每个样本加载量一致。
3、酶解与肽段纯化
(1)通常采用胰蛋白酶消化,获得肽段混合物;
(2)通过固相萃取(SPE)去除杂质,保证后续标记效率。
三、TMT 标记与样本混合
1、标记反应
(1)每个样本用不同的 TMT 试剂标签标记;
(2)控制 pH 和反应时间,避免标签水解或交叉反应。
2、标记效率检测
(1)随机取部分样品进行质谱检测,确认标记率 ≥95%;
(2)若效率不足,需优化反应条件。
3、样本混合与分级
(1)将标记样本等量混合,确保每个样本信号权重一致;
(2)通过高 pH 反相分级减少样本复杂度,提高鉴定深度。
四、质谱分析:获取高质量数据
1、仪器选择
常用平台包括 Orbitrap Exploris、Q Exactive HF-X 和 timsTOF Pro,根据研究需求选择。
2、LC-MS/MS 参数优化
(1)选择适当的色谱梯度,提高肽段分离度;
(2)设置合适的碰撞能量,确保报告离子(Reporter ion)释放完整。
3、质控样本与标准品
加入 iRT 标准或 QC 样本监控保留时间和信号强度,及时发现系统波动。
五、数据处理与定量分析
1、数据库检索
(1)常用软件:Proteome Discoverer、MaxQuant;
(2)数据库需根据物种选择(如 UniProt-Human、Mouse)。
2、报告离子强度提取
(1)对 Reporter ion 强度进行归一化,减少批次效应;
(2)剔除低信噪比肽段,确保数据可信度。
3、差异蛋白筛选与统计学分析
(1)常用标准:Fold Change ≥1.5 且 p 值 <0.05;
(2)结合 FDR 控制(通常 ≤1%),降低假阳性率。
六、TMT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结果解读与生物学分析
1、功能注释与富集分析
(1)利用 GO、KEGG 数据库解析差异蛋白的生物学功能;
(2)分析涉及的信号通路和代谢网络。
2、网络构建与可视化
(1)结合 Cytoscape 或 IPA 构建蛋白互作网络;
(2)通过热图、火山图、富集气泡图等方式展示核心结果。
3、与其他组学数据整合
将 TMT 数据与转录组、代谢组结合,从系统层面揭示生物过程调控。
七、常见问题与优化建议
1、标记效率低
(1)检查缓冲体系 pH 是否合适;
(2)确保标签试剂无水分污染。
2、批次效应显著
(1)使用桥接样本(Bridge Sample)进行跨批次标准化;
(2)在数据处理时加入批次因子校正。
3、低丰度蛋白覆盖不足
(1)增加样品上样量或采用离线分级;
(2)使用最新一代 Orbitrap 平台提高灵敏度。
TMT 定量蛋白质组学凭借高通量、低偏差和精确定量能力,已成为疾病机制研究、标志物发现和药物研发的重要技术。掌握完整的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流程,是获得可靠、可发表结果的前提。如果您计划开展 TMT 蛋白质组学项目,欢迎联系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获取专业的实验设计建议与一站式技术服务支持。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