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全流程解析:从同位素标记到质谱定量
在众多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中,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以其高精度、低偏倚的特性,在细胞水平的蛋白表达比较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在细胞培养阶段引入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SILAC实现了蛋白质的"天然"标记,避免了体外化学修饰带来的系统误差。本文将系统解析SILAC从细胞标记、样本制备、质谱分析到数据处理的完整流程,帮助科研人员全面掌握该技术的关键要点。
一、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原理
SILAC利用13C或15N等稳定同位素标记氨基酸(如13C6-赖氨酸、13C6-精氨酸),在无内源氨基酸的培养基中喂养细胞,使其在合成蛋白质过程中将重标记氨基酸整合进肽链中。实验中通常将对照组细胞培养于轻标记培养基,处理组细胞则培养于重标记条件下。收集后等量混合,统一进行酶解与LC-MS/MS分析。质谱检测通过轻/重肽段的相对峰面积比实现蛋白表达定量。
二、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全流程
1、细胞系选择
SILAC的前提是细胞能在无血清、无氨基酸基础培养基(如DMEM-SILAC)中正常生长与分裂。常用的HeLa、HEK293、A549等细胞系已在SILAC实验中广泛验证,具有良好的标记效率与蛋白表达稳定性。
2、培养基配置与更换
轻(Light)培养基含天然赖氨酸与精氨酸;重(Heavy)培养基则替换为13C6-赖氨酸和13C6,15N4-精氨酸。标记通常需连续传代6次以上(约5~7天),以达到>97%的同位素掺入率。
3、标记效率验证
通过初步LC-MS/MS分析或使用MALDI质谱可对同位素掺入效率进行评估。若低于95%,建议延长培养时间或优化细胞状态,以确保后续数据可靠性。
4、样本制备与蛋白提取
在轻重标记完成后,按照蛋白总量等比例混合细胞裂解液。裂解通常采用RIPA缓冲液或SDS裂解缓冲液,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防止降解。提取的蛋白样本需定量一致,后续进行还原、烷基化及胰蛋白酶酶解处理。
5、LC-MS/MS质谱分析
酶解产物经C18固相萃取柱脱盐后,注入高分辨纳流LC-MS/MS系统(如Orbitrap Fusion、Q Exactive等)。质谱参数需优化以解析轻/重肽段之间的微小质量差异。一般使用DDA(Data Dependent Acquisition)模式获得MS1和MS2数据,实现蛋白鉴定与定量。
6、数据处理与定量分析
MaxQuant是SILAC数据分析的主流软件,支持自动识别轻/重肽段并进行配对定量。可输出蛋白相对表达变化、显著性分析及差异蛋白列表。进一步结合Perseus进行统计分析、功能富集、通路注释等。
三、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的优势与局限性
1、优势
(1)内源性标记,避免外源修饰误差
(2)定量重复性好,适合时间序列与干预实验
(3)缺失值较少,定量一致性强
2、局限性
(1)仅适用于可培养细胞系
(2)不适合组织、血液等复杂样本
(3)标记氨基酸成本高,实验周期长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建立了高效稳定的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平台,覆盖从细胞标记、样本制备到高分辨质谱分析与数据解读全流程。我们具备多种常用细胞系的SILAC优化培养体系,并结合Orbitrap质谱平台与MaxQuant分析流程,为药物筛选、信号通路研究等项目提供精准可靠的数据支持。
SILAC作为一种代谢标记的蛋白质组定量策略,凭借其高度精准与内源一致性的特点,已在细胞机制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未来,SILAC定量蛋白质组学有望与磷酸化组、互作组等组学手段结合,拓展更丰富的应用场景。在项目规划初期即引入成熟的SILAC平台,如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的定制化服务,将极大提升数据质量与实验效率。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