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疾病机制与靶点研究中的应用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phosphoproteomics)是蛋白质组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蛋白质在磷酸化修饰(phosphorylation)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这种修饰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翻译后修饰(PTM)之一,涉及在丝氨酸(Ser)、苏氨酸(Thr)或酪氨酸(Tyr)残基上添加磷酸基团,通过调节蛋白质的活性、稳定性、亚细胞定位和相互作用网络,参与细胞信号转导、细胞周期、凋亡、代谢等多种生命过程。它依赖质谱分析、磷酸肽富集和生物信息学技术,揭示激酶-底物互作、信号通路重构、疾病相关磷酸化位点等关键信息。现目前,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在疾病机制与靶点研究中的应用集中于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自身免疫病等机制研究和靶点开发。
一、磷酸化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意义
磷酸化是一种广泛而可逆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在细胞信号传导、增殖、分化、代谢和凋亡等过程中发挥关键“开关”作用。据统计,约30–65%的真核蛋白质具有磷酸化位点。磷酸化状态可以直接反映蛋白功能活性,是解析信号网络机制、诊断疾病和筛选药物靶点的重要工具。
二、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技术流程概览:从样本到机制洞察
1、样本制备与富集
常用磷酸化肽段富集方法包括金属氧化物富集(MOAC/TiO₂)、IMAC技术,以及利用特异性抗体进行的亲和富集。多策略组合可提升富集效率与特异性。
2、质谱定量分析
基于LC–MS/MS的定量平台结合SILAC、TMT等技术,可实现高灵敏、高通量检测。新兴的超小样本技术(如SPARCE)进一步推动磷酸组在稀有样本中的应用。
3、生物信息分析
数据分析包括磷酸位点识别、差异定量、激酶活性推断和信号网络构建。工具如PhosNetVis等可实现激酶-底物关系可视化。
三、磷酸化蛋白质组学典型应用:疾病机制解剖与靶点发现
1、癌症
在肝癌、结肠癌研究中,磷酸组揭示了RB1等关键磷酸化位点。泛癌研究整合磷酸组数据,识别出457个潜在靶点,如CHEK1在TP53缺失乳腺癌中的应用。
2、肾病与纤维化
在肾脏疾病、肝纤维化模型中,磷酸组揭示了信号通路异常与潜在干预靶点。
3、神经与心血管疾病
用于揭示帕金森、阿尔兹海默病等神经病变中的异常激酶活动,及肺栓塞等心血管疾病中的信号通路变化。
4、感染性疾病
在SARS-CoV-2感染研究中,磷酸组揭示CK2、p38 MAPK等激酶激活,并辅助靶点药物筛选。
四、磷酸化蛋白质组学靶点转化与药物研发
1、激酶抑制剂开发
磷酸组技术助力激酶活性系统识别,支持精准药物研发,如BRAF、PIK3CA等靶点。
2、蛋白组联合分析
结合全蛋白组和磷酸组可深入理解疾病网络调控机制,提高靶点研究的系统性和精准性。
3、AI辅助分析
AI模型如DeepPSP、SAGEPhos等提升磷酸位点预测能力,结合PhosNetVis等工具加强靶点排序与功能注释。
五、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未来展望与挑战
磷酸化蛋白质组学正成为疾病机制研究和靶向治疗开发的重要技术平台。百泰派克生物科技以高水平的质谱平台、流程优化与专业分析服务,致力于帮助科研与企业客户实现从机制研究到转化应用的价值提升。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为广大客户提供业务词服务。我们的“一站式”服务能为您节省时间和精力,帮助您更高效地开展相关研究。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