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测序:技术方法和应用
-
高精度
-
单一序列解析,适合蛋白质N端验证
-
不能处理复杂混合样本
-
仅限于N端分析,无法揭示翻译后修饰
-
通量低,已不适合大规模蛋白组研究
-
高效、自动化程度高
-
依赖高质量数据库(如UniProt、NR、Swiss-Prot)
-
可结合肽段定量(如TMT/iTRAQ)
-
Bottom-up(自下而上):将蛋白酶解成肽段后进行质谱分析,是目前最主流方式。优点是灵敏度高、通量大,适合复杂样本。
-
Top-down(自上而下):直接分析完整蛋白分子的质谱行为,可提供更丰富的结构修饰信息,但对仪器分辨率要求更高,适用于结构蛋白、变体蛋白等。
-
激酶调控网络中的磷酸化位点
-
组蛋白修饰(乙酰化、甲基化)与基因表达关系
-
RNA剪接变异引发的结构功能异常
-
抗体序列确认(重链/轻链识别)
-
稳定性分析(序列微差识别、点突变检测)
-
杂质蛋白检测(免疫原性控制)
-
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筛选
-
海洋生物功能蛋白发掘
-
昆虫、微生物天然产物酶活研究
-
磷酸化(Phosphorylation)
-
乙酰化(Acetylation)
-
泛素化(Ubiquitination)
-
糖基化(Glycosylation)
蛋白质是细胞活动的执行者,其功能取决于精确的氨基酸序列。一旦序列发生改变,蛋白的结构、相互作用和生物学功能都可能受到显著影响。蛋白质测序(Protein Sequencing)不仅有助于解析蛋白功能机制,更在疾病研究、抗体开发、新药靶点筛选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自20世纪中期以来,蛋白质测序技术不断进化,从Edman降解法走向高通量质谱平台,覆盖能力与数据精度显著提升,正逐渐成为现代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核心手段。
一、蛋白质测序的主流技术方法
1、Edman降解
Edman降解是一种顺序性地从N-末端逐个切割氨基酸的化学测序法,适用于小肽或纯化蛋白。反应原理是利用苯异硫氰酸(PITC)选择性标记并释放N端氨基酸残基,然后通过色谱手段进行鉴定。
🔸技术优点:
🔸主要局限:
尽管在高通量质谱出现后应用大幅减少,Edman降解仍被用于某些N端封闭验证或重组蛋白鉴定场景中。
2、质谱法
当前蛋白质测序主要依赖质谱法(Mass Spectrometry, MS),通过对蛋白样本进行酶解后,在高分辨质谱平台上分析其肽段碎片谱图,推断出蛋白的一级结构信息。
🔸常用质谱测序策略:
(1)基于数据库的测序(Database-dependent sequencing)
这是通过将MS/MS谱图与已知蛋白数据库中理论肽段匹配,从而确定蛋白序列的方法。
▸流程特点:
常用算法工具包括:Mascot、Sequest、MaxQuant、Proteome Discoverer。
(2)De novo测序(无数据库依赖)
当研究对象缺乏可靠参考数据库,或希望发现未知突变、变异肽段时,de novo测序成为首选方法。该方法直接从MS/MS谱图推断氨基酸序列,不依赖已有数据库。当前主流的de novo工具包括:PEAKS、Novor、pNovo、DeepNovo等。
(3)顶端下游整合策略(Top-down vs. Bottom-up)
质谱测序常按分析方式分为:
二、蛋白质测序的应用场景
1、生物标志物发现
通过比较不同状态(如健康与疾病、处理组与对照组)样本中蛋白质序列的变化,可识别出疾病相关突变肽段、新抗原、剪接变体等潜在生物标志物。
2、疾病机制研究
蛋白质序列的变异或翻译后修饰是多种疾病发生发展的核心因素。通过蛋白质测序可揭示:
3、抗体测序与生物药开发
蛋白质测序在抗体类生物药研发中扮演关键角色,主要应用于:
4、非模式生物和新物种研究
对于缺乏基因组信息的非模式生物,质谱结合de novo测序可直接获取关键蛋白序列信息。典型应用包括:
5、PTM位点识别与功能研究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s)是调控蛋白功能的核心机制。常见修饰包括:
通过特异富集策略结合质谱测序,研究者可在全蛋白水平上定位修饰位点、定量修饰程度,从而揭示复杂调控网络。
蛋白质测序作为连接基因信息与蛋白功能的桥梁,了解其包含的技术方法和应用领域是必不可少的。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致力于打造“从样本到数据”的一站式蛋白测序解决方案,依托先进仪器平台与经验丰富的质谱团队,为科研与产业客户提供高质量、可溯源的测序服务,助力每一个生物发现更进一步。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