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乳酰化修饰的原理及其生物学意义
-
酶依赖途径:某些组蛋白乙酰转移酶(如p300)可催化乳酰CoA向赖氨酸转移乳酰基;
-
非酶依赖途径:高浓度乳酸条件下,乳酰化可能以化学自发方式修饰赖氨酸。
翻译后修饰(Post-translational modification, PTM)是调控蛋白质功能、定位及相互作用的核心机制。在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经典修饰之外,近年来科学家在不断揭示一类新兴的修饰形式——赖氨酸乳酰化修饰(lysine lactylation, Kla)。蛋白质乳酰化修饰首次在2019年被Zhang等人发现,源自细胞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乳酸(lactate),它不仅是糖酵解的终产物之一,也是一种重要的信号分子。赖氨酸乳酰化的发现,打破了乳酸“代谢废物”这一传统认知,为代谢—表观遗传互作网络提供了新的研究维度。
一、蛋白质乳酰化修饰的分子机制
1、什么是赖氨酸乳酰化(Kla)?
赖氨酸乳酰化是一种将乳酰基(–CO–CH(OH)–CH₃)共价连接到蛋白质赖氨酸残基ε-氨基上的修饰方式。该过程类似于乙酰化,但其供体分子为乳酰辅酶A(lactyl-CoA)或乳酸分解产物。
(1)乳酰化的发生机制:代谢与修饰的联通
当前研究表明,乳酰化的形成可能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介导:
2、如何检测蛋白质乳酰化修饰?
赖氨酸乳酰化修饰较为新颖且丰度低,目前以高分辨质谱结合特异性抗乳酰化抗体富集的方法最为常用。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基于Orbitrap Exploris™ 480平台,联合高特异性Kla抗体富集技术,可实现乳酰化修饰位点的精准鉴定与定量,适用于组蛋白及全蛋白质组水平的研究需求。
二、蛋白质乳酰化修饰的生物学意义
1、表观遗传层面的调控
乳酰化修饰最早在组蛋白H3赖氨酸残基(如H3K18)上被发现,并与促转录活性相关。乳酰化可调节染色质构象,进而影响基因表达程序,尤其在促炎因子、高表达糖酵解酶等代谢关键基因上表现突出。
2、代谢信号的“记录仪”
乳酰化可视为细胞代谢状态的“表观遗传记录”——当糖酵解活性增强、乳酸积累时,乳酰化水平同步升高,从而反馈调节代谢相关基因。这一机制在巨噬细胞M1极化、肿瘤代谢重编程等生理病理过程尤为显著。
3、与疾病的潜在关联
(1)肿瘤微环境:高糖酵解导致乳酸积聚,乳酰化修饰活跃,促进某些癌基因表达;
(2)炎症反应:乳酰化调控促炎因子的表达,参与免疫细胞活化;
(3)神经退行性疾病:初步研究提示乳酰化在脑组织中的异常表达或与疾病相关联。
伴随质谱灵敏度和数据分析算法的提升,蛋白质乳酰化修饰研究迅速发展。研究者正从以下几个方向展开系统探索:乳酰化组图谱绘制:不同细胞类型、刺激条件下的Kla谱系;与其他修饰的交叉调控:Kla与乙酰化、磷酸化之间的“修饰网络”;功能验证:特定位点乳酰化对蛋白活性、细胞命运的影响。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拥有完善的翻译后修饰多组学解决方案,不仅可实现Kla修饰的全面组学解析,还支持蛋白质互作网络分析、通路富集与生信可视化等高阶研究。
赖氨酸乳酰化作为一项新兴的翻译后修饰,正在重塑我们对“代谢副产物”乳酸的认知。从炎症反应到癌症代谢,其在多个生物过程中的作用逐渐显现。面对这一全新研究方向,组学技术正成为推动其机制揭示的核心动力。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致力于整合高分辨质谱平台 + 高通量修饰富集 + 多组学数据解读能力,为广大科研工作者提供定制化的蛋白质乳酰化修饰研究服务。欢迎联系我们,共同探索翻译后修饰的未知边界。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