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传统质谱无法实现完整蛋白覆盖?全长测序的不可替代性

    在现代蛋白质组学研究中,质谱技术无疑是推动发现和解析蛋白功能的重要工具。从大规模蛋白质鉴定到翻译后修饰(PTMs)分析,传统的数据库匹配型质谱策略(如DDA、DIA)为我们提供了广泛的表达谱信息。然而,当研究聚焦于某个特定蛋白的完整一级结构解析时,研究者往往会遇到一个棘手问题:

     

    “明明测了,数据库也匹配了,但就是无法还原出一条完整的氨基酸序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盲区”?为什么全长蛋白测序(protein de novo full-length sequencing)变得越来越不可或缺?本文将从机制差异、技术限制与应用场景三方面,系统解析传统质谱的局限与全长测序的核心价值。

     

    一、传统质谱的基本逻辑:基于数据库的“拼图识别”

    传统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流程通常如下:

    • 蛋白酶切(Trypsin等)生成肽段;

    • 质谱检测肽段质量/碎片信息(MS/MS);

    • 通过数据库匹配算法(如SEQUEST、Mascot)将肽段与参考序列匹配;

    • 根据命中肽段的数量与覆盖率推测蛋白存在与否。

    虽然这种方法高通量、覆盖广、适合发现型研究,但它对“蛋白序列全貌”的解析,存在天生局限。

     

    二、传统质谱难以实现全长覆盖的核心原因

     

    protein-full-length-sequencing-zh12-1

     

    三、蛋白全长测序的核心优势与不可替代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蛋白全长de novo测序应运而生。它采用“多酶裂解 + 高分辨质谱 + AI拼接算法”组合,具备如下优势:

    1、无数据库依赖,完全基于原始谱图识别

    AI算法可从碎片谱图中直接拼接氨基酸序列,无须参考数据库,完美解决“未知蛋白/突变蛋白”识别问题。

     

    2、全覆盖设计,拼出完整序列

    多种裂解酶组合(Trypsin、Glu-C、Asp-N、Chymotrypsin等)提高覆盖率; 冗余肽段交叉验证; 高分辨谱图+AI拼接 → 组装出从N端到C端的全长序列

     

    3、精确识别突变、异构体与修饰

    • 可识别单点突变(SNP)/替代残基;

    • 分辨结构异构体(如抗体不同轻链);

    • 标注PTMs类型与位置(磷酸化、乙酰化等);

    • 捕捉N端/C端变化,如信号肽剪切、N端乙酰化。

     

    4、真正实现蛋白质“一级结构闭环验证”

    特别适用于:

    • 重组蛋白表达产物验证;

    • 抗体测序与人源化分析;

    • 蛋白药一致性比对;

    • 新蛋白功能结构研究。

     

    当蛋白质组学迈向结构级、功能级验证阶段,依赖数据库的传统识别策略已难以满足“分子精准化”研究的需求。蛋白全长测序不仅是传统方法的延伸,更是解析未知序列、验证关键区域、确保序列完整性的重要手段。

    蛋白全长测序 = 全覆盖 + 无数据库依赖 + 修饰与突变识别 + N/C端验证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通过构建AI谱图解析引擎、整合多酶裂解体系和高分辨率质谱平台,为科研与产业客户提供可验证、可追溯、可出版的蛋白一级结构信息,助力您实现结构研究的闭环突破。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提交需求
姓名 *
联系类型 *
联系方式 *
项目描述
咨询项目 *

 

How to order?


/assets/images/icon/icon-rc2.png

客服咨询

/assets/images/icon/icon-message.png

提交需求

https://file.biotech-pack.com/static/btpk/assets/images/icon/icon-wx-2.png

https://file.biotech-pack.com/pro//bt-btpk/20241231/config/1874015350579343360-WX-20241231.jpg

联系销售人员

/assets/images/icon/icon-tag-sale.png

促销活动

/assets/images/icon/icon-return.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