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M与SRM的差异在哪?一文搞懂两大定量质谱技术
-
多组织来源样本的定量检测(血清、组织、细胞等)
-
个性化靶点筛选与方法开发
-
数据可视化与生物信息学解读
在蛋白质组学和靶向代谢组学等生命科学研究中,精确定量低丰度分子至关重要。质谱(Mass Spectrometry, MS)技术中,SRM(Selected Reaction Monitoring)和PRM(Parallel Reaction Monitoring)是两种主流的靶向定量策略,广泛应用于生物标志物验证、药物代谢研究及临床转化研究等领域。那么,PRM和SRM究竟有何区别?本文将从原理、仪器依赖、数据特征、应用场景等方面系统对比这两种技术,帮助科研人员根据实验需求做出最优选择。
一、PRM与SRM的核心区别
1、质谱平台不同
(1)SRM 使用三重四极杆质谱(Triple Quadrupole),在Q1筛选前体离子,在Q2碰撞碎裂,在Q3检测特定产物离子。
(2)PRM 则使用高分辨质谱(如Orbitrap),在筛选前体离子后,通过HCD碎裂后,对所有产物离子进行全谱扫描。
2、数据采集方式
(1)SRM 依赖预设的离子对(transitions),检测特定的前体-产物离子组合。
(2)PRM 对所有产物离子同时采集,无需手动选择transition,信息更全面。
3、方法开发与通量
(1)SRM 方法开发繁琐,每个肽段需优化多个离子对,适合已知目标但通量低。
(2)PRM 方法开发简单,采集更灵活,支持多个靶标并行定量。
4、分辨率与特异性
(1)SRM 分辨率较低,易受共洗脱物干扰。
(2)PRM 依托Orbitrap高分辨能力,可有效区分干扰峰,提升定量准确性。
5、定量准确性与重现性
(1)PRM 在多中心研究、临床验证中表现出更高的数据一致性与稳定性。
(2)SRM 更适合工业环境中高通量、大批量、重复样本的定量。
二、SRM:三重四极杆平台上的经典定量技术
SRM是一种基于三重四极杆质谱(Triple Quadrupole, QQQ)的靶向定量方法。其工作流程包括:
1、前体离子选择(Q1):第一个四极杆筛选目标肽段的母离子(Precursor Ion)。
2、碰撞诱导解离(CID):在碰撞室(Q2)中母离子断裂生成碎片离子。
3、碎片离子筛选(Q3):第三个四极杆仅检测特定的产物离子(Product Ion)。
每一对前体-碎片组合称为一个“转itions(Transition)”,研究者需事先优化每个转itions的参数。由于每次只能监测一个转itions,SRM的通量相对较低,但其定量灵敏度高、背景干扰少,是目前FDA认可的蛋白质定量“金标准”之一。
二、PRM:Orbitrap平台上的高分辨率革新
PRM是依托高分辨率质谱(如Orbitrap或Q-TOF)开发的新一代靶向定量方法。其流程如下:
1、前体离子选择:由四极杆(Q1)选择目标母离子进入碎裂室。
2、碎片离子检测:所有碎片离子被同时送入高分辨率分析器(如Orbitrap)进行全面检测。
与SRM不同,PRM不需预定义转itions。在一个扫描周期内即可获取完整的碎片离子谱图,极大提高了数据通量和后处理灵活性。
三、PRM vs SRM:核心差异全解析
四、选择哪种技术?应用场景决定一切
1、适合SRM的场景:
(1)临床样本中极低丰度蛋白质或代谢物的精准定量
(2)FDA或GLP要求的规范实验,需使用认证平台
(3)样本背景复杂,需高度特异性与低背景干扰
2、适合PRM的场景:
(1)多靶点并行分析,如验证多个生物标志物
(2)探索性实验中,需保留数据进行后期深度挖掘
(3)快速开发和验证新靶点的方法学研究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结合Thermo Orbitrap系列质谱平台和自主优化的靶向分析流程,提供涵盖PRM和SRM的全套定量服务。我们支持:
无论您需要GLP级别的标准化定量,还是希望快速开展探索性靶向实验,我们都能提供定制化服务,助您高效推进项目进展。SRM与PRM虽然技术路径不同,但本质上都是服务于精准定量的强大工具。前者更适合规范化、低通量场景,后者则在灵活性与数据重挖掘方面独具优势。科研人员应根据研究目标、样本类型和预算综合考量,选择最适合的策略。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深知每一个定量实验背后都承载着科研的严谨与创新。欢迎联系我们,让我们以专业技术助力您的科研突破。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