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nk 在炎症与免疫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在炎症性疾病、免疫相关病症及免疫治疗研究中,精确解析血浆和组织中的蛋白动态变化,是发现新型生物标志物和揭示机制的关键。检测方法(如ELISA)在通量和样本量方面存在局限,而质谱虽然覆盖度高,但对低丰度细胞因子和动态信号的检测能力有限。基于PEA(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技术的 Olink蛋白组学平台,为炎症与免疫研究提供了高通量、灵敏的解决方案,已成为科研和临床研究的重要工具。
一、Olink蛋白组学在炎症与免疫研究中的价值
1、针对免疫相关蛋白的精准覆盖
(1)Olink面板中包含丰富的细胞因子、趋化因子、免疫受体和信号分子,如IL-6、TNF-α、CXCL家族、PD-L1等;
(2)面向先天免疫、适应性免疫、细胞因子网络的综合检测,帮助全面刻画免疫状态。
2、高灵敏度适配低丰度因子
(1) 检测下限可达fg/mL,能捕获传统方法难以量化的细胞因子波动;
(2)动态范围覆盖约10个数量级,满足急性炎症反应到慢性免疫调节的不同强度信号监测。
3、低样本量支持纵向与队列研究
(1)每次检测仅需1-3 μL血浆/血清,可实现大规模纵向监测;
(2)适合临床样本有限的罕见病或儿童队列。
二、Olink蛋白组学典型应用场景
1、炎症性疾病机制研究
(1)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性肠病(IBD)、银屑病等慢性疾病的炎症网络绘制;
(2)通过差异分析识别促炎与抗炎通路的关键因子,如IL-17A、IL-23、TNF家族成员。
2、免疫治疗相关研究
(1) PD-1/PD-L1抑制剂疗效预测:监测治疗前后免疫细胞因子变化;
(2) CAR-T及细胞疗法安全性监测:检测细胞因子风暴(Cytokine Storm)相关指标(如IL-6、IL-10)。
3、临床转化与生物标志物发现
(1)通过大规模队列筛选诊断和预后标志物,如预测感染性休克预后;
(2)辅助药企和医院开展免疫相关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疗效监测研究。
三、Olink炎症与免疫研究的数据分析策略
1、NPX值的标准化处理
(1)原始信号(qPCR Cq值或NGS读数)经过背景扣除与跨板校正;
(2)输出log2尺度的NPX值,用于组间差异和通路分析。
2、差异分析与功能解读
(1)差异蛋白筛选:常用Fold Change ≥2 且FDR<0.05;
(2)结合KEGG、Reactome通路富集,锁定炎症信号通路(如NF-κB、JAK/STAT、TGF-β通路)。
3、多组学联合分析
(1)结合转录组(免疫相关基因表达)和代谢组,构建综合免疫网络;
(2)利用机器学习方法筛选组合标志物,用于诊断和疗效预测。
Olink基于PEA的蛋白组学平台,以其低样本需求、高灵敏度和丰富的免疫相关面板,成为炎症和免疫研究中的强大工具。无论是机制研究、临床队列还是免疫治疗监测,Olink都能帮助科研人员发现新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治疗靶点。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凭借丰富的Olink项目经验和多技术集成能力,为科研团队提供从检测到数据解读、从标志物发现到临床验证的全流程服务,加速科研成果落地。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