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开展 Olink 蛋白组学
在生物标志物研究、临床队列项目和药物开发中,Olink基于PEA(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技术的蛋白组学平台,以低样本需求、高灵敏度和大规模通量,为科研人员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持。然而,要确保研究效率和结果可靠性,科研团队需要在项目设计、实验执行和数据分析等多个环节做出正确决策。本文将系统介绍如何高效开展Olink蛋白组学研究,帮助科研人员规避常见问题,加速科研成果转化。
一、合理规划实验设计
1、明确研究目标与分组
(1)临床队列研究:关注大规模样本的生物标志物筛选与验证;
(2)机制研究:重点关注信号通路变化、低丰度蛋白动态;
(3)药物研发:需要结合NPX数据转化为绝对浓度,评估药效与安全性。
2、确定样本量与统计功效
(1) 每组样本量建议≥30例以确保差异检出能力;
(2) 对低效应值蛋白或多组比较项目,应提前进行功效分析(Power Analysis)。
3、选择合适的平台
(1)Olink Explore平台:适合中等规模(数百例)、探索性研究;
(2)Olink Explore HT平台:适合上千样本的大规模队列和多中心临床研究;
(3)结合质谱:对NPX显著差异蛋白进行绝对定量或修饰鉴定。
二、优化样本处理与质量控制
1、样本采集与保存
(1)建议使用EDTA血浆或血清,避免溶血;
(2)样本采集后应立即分离,-80℃保存,避免反复冻融。
2、样本批次与随机化
(1)避免分组样本集中在同一检测板,减少批次效应;
(2)对大型项目,建议引入QC样本和内参,便于跨批次校正。
3、常见问题避免
(1)样本量不足:Olink仅需1-3 μL/检测,但应准备额外体积用于复检;
(2) 高脂血或溶血样本:可能干扰抗体结合,应提前筛查。
三、标准化数据分析流程
1、NPX计算与质量控制
(1)Olink输出的NPX(Normalized Protein eXpression)为log2尺度相对丰度;
(2)跨板校正、LOD(检测下限)处理及异常值筛除是核心步骤;
(3)建议保留LOD比例<20%的蛋白用于统计分析。
2、差异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1)组间比较可用t检验、ANOVA或非参数检验,结合FDR校正;
(2) ΔNPX可通过2^(ΔNPX)换算Fold Change,方便解读倍数差异。
3、生物学解读与可视化
(1)通路富集(KEGG、Reactome)揭示疾病相关网络;
(2)使用火山图(Volcano Plot)、热图(Heatmap)呈现显著差异;
(3)结合转录组、代谢组,形成多组学整合分析报告。
四、结合验证与成果转化
1、绝对定量与验证
(1)针对差异显著的核心蛋白,建议通过ELISA或靶向质谱(PRM/MRM)确认;
(2)为临床研究或药物项目提供可报告的浓度单位(pg/mL、ng/mL)。
2、科研与产业化应用
(1) 队列研究:支持疾病预测模型、早期诊断标志物筛选;
(2)药物研发:用于药效评价、靶点验证及安全性监测;
(3)临床转化:帮助研究成果在申报项目或药企合作中加速落地。
要高效开展Olink蛋白组学研究,科研团队需要从实验设计、样本处理、平台选择到数据分析与验证各环节精细规划。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凭借丰富的经验、质谱联合验证能力以及生物信息学支持,致力于帮助研究团队高效获取高质量蛋白组学数据,加速科研成果转化为临床与产业价值。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