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ink蛋白组学样本操作规范
-
仔细检查样本颜色(粉红至红色为异常)
-
设定溶血评分(Hemolysis Score)阈值,必要时剔除
-
加入蛋白酶抑制剂混合物(用于组织或细胞裂解液)
-
严控冻融次数,原则上≤1次
-
所有样本操作在洁净环境中进行,使用滤芯枪头
-
样本信息管理应系统化,建议采用唯一编号+冻存条码
在疾病标志物发现、免疫应答分析及机制研究中,OlinK蛋白组学的定量精度和通量要求不断提升。质谱技术虽在深度上具备优势,但在临床转化、样本量大或稀有样本应用场景中面临一定挑战。此背景下,Olink® Target和Explore平台脱颖而出,凭借其极高灵敏度、低样本需求和良好批次一致性,成为近年蛋白组学研究的主流技术之一。然而,Olink技术的高性能建立在标准化样本操作的基础上。任何前处理误差都可能引起定量偏差或影响数据解读。因此,掌握并执行严格的样本处理规范,是确保项目成功的关键一步。
一、Olink蛋白组学技术简介
Olink采用Proximity Extension Assay (PEA)技术,将抗体特异性与核酸扩增相结合,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度特异性的蛋白定量检测。其特点包括:
1、极低样本量需求(~1μL)
2、无需样本变性或富集
3、高度通量(可同时检测92~3000种蛋白)
4、NPX(Normalized Protein eXpression)数据输出,跨批次可比
正因其依赖抗体亲和力和扩增效率,Olink蛋白组学对样本状态(如溶血、降解、抗凝剂种类)极其敏感,因此制定详尽的操作规范尤为重要。
二、Olink蛋白组学样本类型与采集要求
支持的样本类型:
1、血浆(Plasma):首选,建议使用EDTA抗凝剂采集
2、血清(Serum):也可用于大多数Panel,但某些蛋白的表达可能存在偏差
3、细胞上清(Cell culture supernatant):可用,但需去除颗粒并过滤
4、组织裂解液、脑脊液、尿液:部分Panel支持,需提前确认
推荐采集方案: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建议使用低蛋白吸附管,避免样本粘附损失。
三、Olink蛋白组学样本质控与排查建议
为确保数据质量,以下几项为Olink样本前期需重点关注的问题:
1、避免溶血
溶血样本中的游离血红蛋白会干扰光学读数及核酸扩增,建议:
2、蛋白降解控制
蛋白酶活性或反复冻融会导致靶蛋白丢失,建议:
3、交叉污染与批间差
鉴于Olink平台样本宝贵、检测费用较高,建议先行开展Pilot Study(如10-20例),对Panel筛选、样本稳定性、组间差异等进行前期评估。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可协助完成从实验设计到生物信息分析的一站式支持。Olink蛋白组学技术为高通量、低样本量蛋白定量研究提供了革命性解决方案。但其对样本状态的高度依赖也意味着前处理容不得半点马虎。通过执行科学、标准的样本操作规范,研究者才能最大限度保障数据准确性与生物学解释力。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拥有丰富的项目实战经验和严格的样本质控体系。无论您处于项目探索初期还是临床队列研究阶段,我们都可提供样本管理、平台检测与数据解读的整体方案支持。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