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灵敏度HCP定量分析策略:标签法与无标签法对比
- SILAC(Stable Isotope Labeling by Amino acids in Cell culture):在细胞培养阶段引入标记氨基酸,适合代谢标记
- TMT(Tandem Mass Tag)/iTRAQ:化学标记法,可在质谱二级碎裂中释放报告离子,实现多重样品并行分析
- 峰面积积分(Intensity-based LFQ):直接比较相同肽段在不同样品的峰面积
- 谱图计数(Spectral Count LFQ):统计肽段被采集到的MS/MS谱次数
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s, HCPs)是生物药生产过程中由表达系统(如CHO细胞、大肠杆菌、酵母等)产生的内源性蛋白杂质。即使含量极低,某些HCP仍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影响药物稳定性或降低安全性。因此,准确的HCP定量分析是生物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高灵敏度检测在工艺开发和优化中同样关键。通过精确测量HCP水平,可以定位纯化过程中去除效率不足的环节,识别难以去除的特定HCP种类,从而优化工艺参数,提高杂质清除率。对长期稳定性研究而言,该方法可提前发现潜在风险,避免储存或运输期间质量下降。总体而言,准确的、高灵敏度HCP定量分析不仅是满足法规要求的必要手段,更是保障生物药物质量、安全性与市场竞争力的核心技术环节。当前,质谱技术凭借高通量、广覆盖的优势,已逐渐成为 ELISA 之外的重要 HCP 分析手段。其中,标签法(Label-based)与无标签法(Label-free)是两大主流定量策略,各有优势与局限。
一、HCP质谱定量的核心需求
在HCP定量分析中,定量方法必须同时满足以下几个要求:
1、超高灵敏度:检测低至 ng/mg 级别甚至更低的蛋白含量;
2、高动态范围:覆盖高丰度结构蛋白与极低丰度污染蛋白;
3、良好重现性:确保不同批次、不同生产条件下的数据可比性;
4、可溯源性:定量结果可追溯至具体的蛋白序列与生物学功能。
这对定量策略提出了很高的技术门槛。
二、标签法(Label-based Quantification)
1、原理
标签法通过在不同样品中引入稳定同位素标记(如SILAC、TMT、iTRAQ),使同源肽段在质谱中产生可区分的质量偏移,从而实现相对或绝对定量。
常见标签法:
2、优势
(1)高精度:同位素标记消除了样品制备与上机过程中的批间差异;
(2)多重化:TMT/iTRAQ可一次性分析多达16个样品;
(3)适合绝对定量:结合内标蛋白可获得绝对浓度信息。
3、局限
(1)成本较高:标记试剂价格昂贵;
(2)流程复杂:需额外的标记步骤,增加实验时间;
(3)覆盖度可能受限:部分低丰度或难标记肽段可能丢失。
三、无标签法(Label-free Quantification, LFQ)
1、原理
无标签法依赖于质谱峰面积(MS1)或谱图计数(Spectral counting)来推算蛋白丰度,不需要引入额外化学或同位素标签。
常见LFQ策略:
2、优势
(1)经济高效:无额外标记成本;
(2)操作简化:减少化学修饰步骤,降低样品损失;
(3)广覆盖:适合探索性分析,可发现新的HCP种类。
3、局限
(1)批间差异影响大:对样品处理和上机一致性要求极高;
(2)定量精度略低:尤其在低丰度蛋白中;
(3)不适合多批次同时比较:需后期数据归一化与标准化。
四、高灵敏度HCP定量分析:策略选择建议
随着Orbitrap高分辨质谱、离子淌度质谱(TIMS)、数据独立采集(DIA)等技术的发展,标签法和无标签法的界限正在被打破。未来,HCP定量分析更可能采用混合策略,结合标签法的精度与无标签法的广覆盖,满足生物药企在不同阶段的多样化需求。HCP定量分析不仅是一个检测技术问题,更关乎生物药的质量安全与监管合规。标签法与无标签法各有优劣,合理选择或组合使用,才能在不同应用场景中获得最佳的分析效果。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将以先进平台与专业团队,助力生物药企在HCP检测领域取得更高标准的质量控制成果。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