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谱法在宿主细胞蛋白识别中的原理解析
- 一级质谱(MS1):扫描肽段的质荷比(m/z),获得母离子信息。
- 二级质谱(MS2):对特定母离子进行碰撞诱导解离(CID/HCD),碎裂生成子离子,根据碎片谱解析肽段序列。
宿主细胞蛋白(Host Cell Proteins,HCPs)是指在重组药物、抗体或疫苗生产过程中,来自宿主细胞(如 CHO、HEK293 或大肠杆菌)的杂蛋白。这些残留蛋白即便含量极低,也可能引发免疫反应、降低药物稳定性,甚至影响产品安全性。随着生物药品研发和生产标准不断提高,如何精准识别、定量并监控HCP,是工艺开发和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而质谱法在宿主细胞蛋白识别中具有核心意义,其高灵敏度与高分辨率使复杂生物制品中的低丰度杂蛋白能够被精准捕获和鉴定。同时,质谱法具备良好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可快速应对生产工艺调整和不同产品类型的分析需求,是确保生物药安全性和一致性的重要技术手段,逐渐成为了HCP分析的主流技术。
一、质谱识别宿主细胞蛋白的工作原理
质谱法用于HCP分析通常结合液相色谱(LC-MS/MS),整体流程包括以下四个关键步骤:
1、样品前处理与蛋白酶解
生物药样品(如抗体原液或工艺中间体)经过脱盐、去除高丰度目标蛋白后,使用胰蛋白酶等酶切,将蛋白质分解为肽段。这一步骤既降低复杂度,也使得不同蛋白的特征肽段能被高效检测。
2、液相色谱分离(LC)
肽段混合物经纳升级反相液相色谱分离,按疏水性和分子大小依次进入质谱仪。这能减少离子抑制效应,提升低丰度肽段的检出率。
3、质谱检测与肽段碎裂(MS/MS)
通过电喷雾电离(ESI),肽段被带电并引入质谱系统(常用 Orbitrap 或 Q-TOF)。
4、数据库检索与定量分析
将获得的肽段序列与宿主细胞的蛋白数据库比对,实现蛋白质的鉴定。定量方式包括:
(1)Label-free 定量:基于光谱计数或峰面积积分,快速对比相对丰度。
(2)同位素标记(如 TMT、SILAC):为高精度绝对定量提供保障。
二、质谱技术在 HCP 分析中的优势
(1)覆盖面广:一次实验即可检测数百到上千种 HCP,包括无商业抗体的成分。
(2)灵敏度高:低至 ng/mL,甚至 pg/mL 级别的杂蛋白均可检测。
(3)定性 + 定量:不仅能提供含量,还能明确具体是哪种 HCP。
(4)工艺适应性强:无需重新开发抗体,能快速应对工艺变更。
质谱法凭借高覆盖率、高灵敏度和可追溯性,已成为宿主细胞蛋白分析的关键工具。通过LC-MS/MS,研发人员能够全面掌握产品杂质谱,降低免疫风险,提升产品质量。如果您的团队正在进行 HCP 风险评估或工艺开发,欢迎联系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我们将以先进的质谱平台与专业分析服务,助力您的生物药研发与质控更加高效、合规。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