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的高通量检测策略
在真核生物中,染色质不仅是DNA的“存储介质”,更是调控基因表达的“指挥中心”。组蛋白修饰,特别是组蛋白乙酰化(acetylation)、组蛋白甲基化(methylation)、组蛋白磷酸化(phosphorylation)等,是染色质结构动态变化和基因表达调控的核心机制。不同修饰组合被称为“表观遗传密码”,对细胞命运决定、癌症发生、干细胞分化等过程至关重要。然而,这些修饰通常具有时空特异性和低丰度特性,对检测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如何高通量、特异性地解析组蛋白修饰图谱,正成为表观遗传学和蛋白组学研究的焦点。
一、组蛋白修饰的生物学意义及挑战
1、组蛋白尾部富含赖氨酸、精氨酸等可被酶修饰的氨基酸残基。这些残基可被组蛋白乙酰转移酶(HATs)、甲基转移酶(HMTs)等酶添加修饰,影响染色质松紧程度和转录因子的可及性。
(1)乙酰化(Ac):中和赖氨酸正电荷,促进染色质松弛与基因激活
(2)甲基化(Me):可激活也可抑制基因表达,取决于位点和修饰次数(mono-, di-, tri-methylation)
(3)交叉调控:多个修饰可协同或拮抗,形成复杂的调控网络
2、检测难点包括:
① 修饰位点复杂,可能存在数十种共存修饰
② 修饰丰度低,需高灵敏度技术
③ 需区分不同甲基化状态(例如 H3K27me1 vs H3K27me3)
④ 部分修饰极不稳定,难以原位保存与检测
二、高通量检测技术一:质谱(Mass Spectrometry)
1、底层原理与技术优势
质谱是当前最具分辨率和定量能力的组蛋白修饰检测技术,尤其适用于全局修饰谱图的构建。通过酶解组蛋白后采用LC-MS/MS进行肽段鉴定,可精准定位修饰位点及其修饰类型。
2、工作流程概览
(1)组蛋白提取:高盐或酸提法纯化核心组蛋白
(2)化学衍生化:阻断非修饰位点,增强修饰肽段检测灵敏度
(3)蛋白酶切割:一般使用Glu-C或Arg-C等针对性酶,保留修饰信息
(4)质谱分析:采用DDA或DIA模式采集数据,Orbitrap或TOF平台均可
(5)数据解析:使用特定数据库和算法,如 MaxQuant、pFind 等鉴定修饰位点和丰度
3、优势与局限

三、高通量检测技术二:ChIP-seq与CUT&Tag/CUT&RUN
1、抗体依赖的修饰定位策略
相较于质谱的全局分析,ChIP-seq(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测序)等技术强调“空间定位”——即确定某一修饰在基因组上的分布。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修饰特异性抗体富集含有目标修饰的染色质片段,并对其进行高通量测序。
(1)ChIP-seq:经典技术,成熟可靠,适用于大样本量
(2)CUT&Tag / CUT&RUN:无需交联,样本需求更低,背景信号更小,适合微量或单细胞分析
2、比较总结

这些方法非常适合研究H3K27ac、H3K4me3等激活性修饰在启动子、增强子区域的动态变化。例如在肿瘤表观组研究中,能识别驱动基因的表观调控特征,为药物靶点开发提供依据。
四、多组学整合趋势与应用前景
1、整合策略
单一检测策略往往难以满足表观调控机制的全貌解析。当前研究正逐步迈向质谱+测序+功能验证的多组学整合:
(1)MS + ChIP-seq:结合修饰全景与空间位置信息
(2)MS + RNA-seq:关联修饰模式与转录输出
(3)MS + ATAC-seq:探索修饰与染色质开放性的互作关系
2、应用价值
这类综合分析尤其适用于癌症、免疫调控、干细胞分化等复杂系统研究。通过数据整合与机器学习建模,未来有望实现“个体化表观组画像”。
组蛋白乙酰化、甲基化等修饰的高通量检测正处于快速演进阶段,质谱与测序技术各有千秋。作为专注于蛋白组学与表观组学技术服务的专业平台,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从样本处理、质谱检测到生信分析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助力科研人员高效解码染色质调控机制。我们拥有经验丰富的表观组学团队,配备高端仪器平台与标准化质控流程,可承接多类型样本(细胞、组织、FFPE等)和多通量项目,欢迎联系获取定制方案与技术资料。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