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纯化后验证外泌体完整性?
- 单一峰值表示外泌体较为纯净
- 出现多个粒径峰,或明显大于150 nm,则可能存在聚集体、微囊泡或脂滴污染
- 粒子浓度过低可能暗示提取效率不足或囊泡破裂
- 囊泡膜模糊、塌陷或变形
- 存在大量杂质或非囊泡结构
- 囊泡直径明显异常,或形态不均一
- 膜蛋白:CD9、CD63、CD81(tetraspanins家族)
- 内膜蛋白:TSG101、ALIX
- 阴性对照:Calnexin(内质网蛋白,应在外泌体中缺失)
- PKH26/PKH67染料:标记脂质双层,观察其膜结构分布及稳定性
- Annexin V结合实验:检测膜上暴露的磷脂酰丝氨酸,用于识别膜破裂或早期凋亡囊泡
- 流式细胞术联合抗体标记:可区分完整外泌体与碎片,支持半定量分析
- 支持10 µg低起始量外泌体样本分析
- 免费质控评估外泌体完整性(NTA、WB、TEM等)
- 可按需定制肿瘤免疫、自身免疫、干细胞来源等专项外泌体组学服务
外泌体(Exosomes)是由细胞通过内吞分泌途径形成的纳米级囊泡,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唾液、乳液等多种体液中。它们在细胞通讯、疾病标志物筛选及药物递送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然而,外泌体功能的研究基础是确保其结构与生物学完整性,否则可能导致实验数据偏差甚至结论错误。因此,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外泌体完整性验证方案,是高质量外泌体研究的关键前提。
一、为什么外泌体完整性如此重要?
外泌体具有典型的脂质双层膜结构,其直径通常在30–150 nm之间,内部包含特定的蛋白质、RNA和脂质成分。在提取和纯化过程中,若操作不当极易造成外泌体膜破裂、聚集或与其他细胞碎片、脂滴混淆,影响后续功能实验及组学分析的可靠性。因此,在确认外泌体是否成功纯化之前,必须从粒径分布、膜结构、标志蛋白表达和囊泡形态等多个维度综合评估其完整性。
二、四大常规方法验证外泌体完整性
1、纳米颗粒追踪分析(NTA):评估粒径和浓度
外泌体完整性的第一道关口是其粒径是否符合预期。NTA通过激光散射与布朗运动轨迹追踪,能精准测定粒径分布和粒子浓度。典型外泌体应主要集中在30–150 nm之间。
NTA结果解读要点:
相比之下,动态光散射(DLS)虽也能提供粒径信息,但分辨率低,无法精确区分多种粒径组分,因此不建议单独用于外泌体完整性验证。
2、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直观观察囊泡结构
TEM是验证外泌体形态和膜完整性的金标准。高质量的外泌体在负染条件下呈典型的杯状或碗状结构,具备清晰的双层膜轮廓。
出现以下情况可能提示外泌体完整性受损:
TEM虽不具备定量能力,但在结构确认方面不可替代,是所有外泌体文章中审稿人最为关注的图像数据之一。
3、Western blot 或 ELISA:检测标志蛋白表达
目的:确认是否表达外泌体特异性蛋白,排除细胞碎片或其他污染物
典型外泌体标志物:
检测方式可选择 Western blot 或 ELISA,其中 WB 操作相对通用,能提供相对表达量信息,而 ELISA 更适合高通量检测。
4、荧光染料/流式细胞术:评估膜通透性与完整性
外泌体的功能依赖于膜结构的封闭性与完整性。若其膜发生破裂,不仅会影响内容物稳定性,也会干扰细胞摄取及信号转导功能。
常用策略包括:
这些方法适用于功能验证前的快速质控,尤其适合大样本筛选项目。
三、延伸:外泌体完整性与质谱分析的关系
外泌体完整性不仅关系到结构和标志蛋白表达,更直接影响其组学分析的可信度。在质谱分析中,若外泌体膜结构破裂,将导致胞外污染蛋白混入,干扰蛋白谱图,误导差异分析。尤其在无标记定量(DIA)或标签定量(TMT)中,样本质量直接决定蛋白鉴定深度和重复性。因此,建议在进行质谱之前,严格进行外泌体完整性验证,确保其结构、成分和功能均保持稳定。
四、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助力外泌体研究的专业方案
在外泌体研究领域,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已构建起覆盖分离纯化 、 完整性验证、 质谱分析、生信解读的一站式服务平台。我们结合Orbitrap高分辨质谱仪、标准化蛋白质组流程和专业外泌体项目团队,为客户提供高可信、高重复性的科研支持。
服务亮点包括:
外泌体完整性不仅是一项实验指标,更代表科研严谨态度。只有在确认外泌体结构与功能均保持良好状态的基础上,后续的功能实验、机制研究和组学挖掘才具有可信依据。若您正计划开展外泌体相关课题,欢迎联系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技术团队,我们将为您量身打造从样本到数据的整体解决方案。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