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纯化外泌体:超速离心、SEC 与免疫亲和方法对比
- 纯度更高:可去除大部分溶液中游离蛋白与非囊泡颗粒
- 重复性更强:商业化柱子标准化程度高,适合临床样本处理
- 兼容性优越:样本缓冲液一致性好,可无缝衔接质谱、Western blot 或RNA测序等下游实验
- 使用超速离心进行预富集,随后通过SEC进一步提纯,以获得更高纯度与更好结构完整性的外泌体。
- 将SEC与免疫亲和纯化结合,先通过SEC去除杂质,再用抗体捕获特定亚群,提升分析特异性。
- 在密度梯度分离后接入SEC流程,最大程度减少蛋白与脂质污染,提高外泌体样本在质谱分析中的可用性与信噪比。
外泌体(Exosomes)是来源于多种细胞类型的小囊泡,广泛存在于血浆、尿液、唾液、乳液及细胞培养上清中,作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肿瘤早筛、疾病标志物发现及递送系统开发中受到科研和产业的双重关注。然而,正因为其体积微小(30–150 nm)且与其他细胞外囊泡(如微泡、凋亡小体)在物理性质上高度重叠,如何在复杂体系中高效且高纯度地分离外泌体,成为决定实验成功与否的关键环节。目前主流的三种外泌体纯化方法分别是超速离心(Ultracentrifugation)、尺寸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SEC)与免疫亲和纯化(Immunoaffinity Capture),各有优劣,适用场景差异明显。本文将围绕纯度、产率、重复性、成本与下游兼容性五大维度,系统分析三种策略,助力科研人员科学选型。
一、超速离心:经典但不完美的主流方案
作为最早用于外泌体提取的技术之一,超速离心依赖高速旋转带来的重力梯度,使不同密度和大小的囊泡沉淀分离。其最大优势在于处理体积大,适合从细胞培养液等样本中初步提取外泌体,且不依赖商业试剂盒,整体成本可控,适用于预算有限的实验室探索性研究。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首先,纯度较低,通常伴随大量蛋白质聚集物与其他细胞外囊泡污染,影响下游组学分析准确性;其次,操作繁琐且变量大,每一步离心时间、速度及转子类型都会影响最终效果;此外,高g力下可能损伤外泌体结构,不利于功能研究。
二、尺寸排阻色谱(SEC):纯度与兼容性的平衡之选
SEC 利用凝胶色谱填料将大分子先流出、小分子后流出的原理,可在温和条件下将外泌体与小分子蛋白杂质有效分离,因而特别适合结构敏感型分析(如电镜、质谱和功能实验)。
与超速离心相比,SEC 在以下几个维度表现更优:
但SEC也存在不足:其样本处理体积有限,通常小于1 mL,不适合大规模粗提场景。此外,部分外泌体可能与凝胶填料吸附,导致回收率略低。
三、免疫亲和纯化:精准靶向的高纯度方案
免疫亲和法通过抗体识别外泌体表面标志分子(如 CD9、CD63、CD81、EpCAM),实现高选择性富集,是目前纯度最高、特异性最强的外泌体提取策略。其最大优势在于可靶向特定来源或表型的外泌体群体,极大增强研究聚焦度,适用于机制研究、疾病标志物筛选和靶向药物载体验证。但需注意,该方法成本较高,对抗体质量和偶联方式高度依赖;同时,其回收率偏低,且抗体可能干扰蛋白质组或功能分析。
四、三种方法的系统比较:如何科学选型?
若以五个关键指标来评估三种外泌体纯化方法,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1、纯度
免疫亲和纯化具备绝对优势,其次为SEC,而超速离心由于存在较多背景蛋白和颗粒污染,纯度最差。
2、产率
超速离心因可处理大体积样本,产率通常最高;SEC次之,而免疫亲和法因靶向提取机制,整体回收率最低。
3、重复性
SEC由于操作流程标准、结果稳定,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大样本研究中,重复性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超速离心则因人为操作干扰大而表现最差。
4、成本因素
超速离心初期设备投资较大,但长期运行成本较低;SEC为中等水平,而免疫亲和因涉及抗体及耗材消耗,成本最高。
5、下游兼容性
SEC表现最优,可直接衔接质谱、核酸提取等分析流程;免疫亲和法的兼容性取决于抗体是否会影响分析结果;超速离心则可能带入杂质,影响灵敏度和数据解读。
综上所述,三种方法并无绝对优劣,科研人员应根据自身研究目标、样本类型与预算合理选择。
五、组合策略:提升纯化效率的未来趋势
当前越来越多研究者倾向于采用组合策略来弥补单一方法的不足。例如:
不同研究需求决定了不同的外泌体纯化策略。若以探索性实验为主,样本量大、预算有限,可考虑超速离心;若重视纯度、结构完整性及下游分析兼容性,SEC是理想选择;而若研究需聚焦特定细胞来源或疾病相关亚型,免疫亲和法更具优势。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致力于提供高质量、标准化的外泌体提取与多组学分析服务,涵盖质谱平台下的蛋白质组、代谢组及RNA测序等多种方案。欢迎联系我们,获取定制化实验设计与技术支持。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