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硫键在蛋白中的形成、功能与分析方法
- 蛋白非还原/还原双组处理
- 酶解(如Trypsin)
- LC-MS/MS分析
- 鉴定跨肽段连接信号,即为二硫键
- 操作简单,适用于常规检测
- 可判断是否存在二硫键以及其大致位置
- 难以精确定位连接的Cys残基
- 高复杂蛋白中解析困难
- 可在非还原状态下识别真实构象中的二硫键
- 精度高,适用于复杂抗体、酶、结构蛋白分析
- Orbitrap Fusion
- Exploris 480(百泰派克生物科技配备)
在生命分子的精密构造中,二硫键(Disulfide bond)是一种常被忽视却至关重要的化学连接。它由两个半胱氨酸残基之间的硫原子形成,可显著增强蛋白质的空间稳定性与功能耐受性。特别是在分泌蛋白、抗体药物、生物酶等关键分子中,二硫键往往是其正确折叠与功能执行的“分子锁”。本文将系统介绍蛋白质中二硫键的形成机制、生物学功能以及现代分析方法,并结合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在结构质谱领域的优势,探讨如何高效开展二硫键相关研究。
一、二硫键的形成机制
1、半胱氨酸残基
二硫键形成于两个半胱氨酸(Cysteine,Cys)残基之间的巯基(–SH),在氧化条件下两者脱氢形成共价连接的 –S–S– 键。
反应示意如下:
该反应多发生在内质网或过氧化物酶体等氧化性环境中,而细胞质中因还原环境(如谷胱甘肽存在)不利于稳定二硫键。
2、二硫键的形成受多个因素调控
(1)序列依赖性:蛋白质中Cys的空间位置决定其是否可形成有效二硫键
(2)酶促辅助:如蛋白二硫异构酶(PDI)可协助二硫键形成与重排
(3)翻译后加工:伴随蛋白折叠逐步建立稳定构象
二、二硫键在蛋白质中的功能
1、稳定蛋白质三维结构
二硫键通过连接多肽链中相距较远的区域,减少了自由构象空间,是维持蛋白质稳定构象的重要手段。尤其在极端pH、温度条件下,这种共价连接比氢键更稳定。
2、参与功能调控与信号传导
某些蛋白中,可逆性二硫键作为分子开关,参与氧化还原调节机制。这些蛋白在氧化压力下形成临时二硫键,用于调控自身或他人的功能状态,参与抗氧化应激、信号转导、细胞凋亡等过程。
3、保证蛋白正确折叠
在重组蛋白表达中,二硫键的正确配对直接决定了蛋白能否获得天然构象。错误配对可能导致:
(1)蛋白聚集、包涵体形成
(2)功能丧失或错误激活
(3)降低表达纯度与质量
三、蛋白二硫键的分析方法
为了验证蛋白是否正确折叠、是否存在错误配对,现代结构生物学借助质谱、突变、色谱等技术,实现二硫键的精准分析。
1、方法一: 还原/非还原质谱比较法
通过比较蛋白在还原(如DTT、TCEP处理)与非还原条件下的质谱肽图差异,推测存在的二硫键。
(1)实验流程
(2)优点
(3)缺点
2、方法二: ETD/ECD高级碎裂质谱法
ETD(电子转移解离)或 ECD(电子俘获解离)在不破坏二硫键的前提下断裂多肽主链,从而精准定位形成二硫键的两个Cys残基。
(1)特点
(2)应用平台
3、方法三:定点突变验证法(Cys → Ser)
通过对Cys残基突变为Ser,逐一验证是否参与关键二硫键构象。常用于结构研究、功能验证。
(1)优点:能从功能上验证某个Cys是否重要
(2)局限:实验周期长,适合深入研究而非高通量分析
4、方法四:Top-Down 整蛋白质谱分析
不进行酶解,直接上机分析完整蛋白及其碎裂模式,适合蛋白构象完整性检测。可结合高分辨ETD碎裂,识别蛋白天然构象下的二硫连接。
四、百泰派克生物科技二硫键分析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基于多年蛋白质组与结构质谱经验,提供全面、精准、高分辨的二硫键分析解决方案:
服务亮点:
(1)高灵敏度Orbitrap平台,支持ETD碎裂,原位识别二硫键
(2)定制化酶解策略,提升跨肽段识别率
(3)专业数据解析团队,使用Byonic、pLink、Prosight等软件确保结果可信
(4)项目全流程咨询,协助从实验设计到结果解读
二硫键作为维持蛋白质结构稳定与功能调控的关键桥梁,其形成与分析是生物化学与蛋白质工程领域的重要命题。借助高端质谱技术与专业服务平台,研究人员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蛋白质构象、提升重组蛋白表达效率,并推动抗体药物等生物制剂的高质量开发。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