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指南:如何开始CUT&Tag分析?
-
提供高纯度蛋白A/G-Tn5融合酶,确保实验稳定性和高效性。
-
严格质控的抗体库,专为CUT&Tag实验优化设计。
-
全面的技术支持服务,协助新手迅速排除实验障碍,快速获得可靠数据。
CUT&Tag作为一种染色质分析技术,以其灵敏度高、背景低、操作便捷而广受欢迎。然而,许多刚接触这一技术的新手可能会感到迷茫:如何快速上手并成功完成CUT&Tag实验?本文为CUT&Tag新手提供详细的入门指南,涵盖了实验设计、试剂选择、实验步骤及数据分析,帮助您轻松开启CUT&Tag分析之路。
一、明确实验目标与设计
在启动实验前,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目的:
1、研究的染色质靶点(组蛋白修饰或转录因子)
2、样本类型与细胞数量(推荐从1000-5000个细胞起步)
3、控制组选择(IgG抗体或输入样本)
明确以上要素后,即可进行下一步的具体实验设计。
二、必备试剂与耗材清单
CUT&Tag分析成功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试剂和耗材,以下为基础必备材料:
1、关键试剂
(1)一抗(Primary Antibody):高特异性,推荐ChIP-grade抗体。
(2)蛋白A/G-Tn5转座酶:核心酶复合物,推荐选用专业品牌,如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的高效稳定Tn5融合蛋白。
(3)透化缓冲液与活化缓冲液:推荐使用商业试剂盒以减少误差和提高稳定性。
2、耗材准备
(1)低吸附管(low-bind tubes)
(2)PCR管(兼容qPCR与高通量测序)
(3)PCR试剂盒(高保真DNA聚合酶)
(4)DNA纯化试剂盒
三、CUT&Tag实验详细步骤解析
下面逐步解析CUT&Tag分析的关键步骤,帮助新手快速上手:
第一步:细胞样本处理与透化
收集细胞,推荐以PBS缓冲液洗涤1-2次,悬浮于透化缓冲液中孵育10分钟,使细胞膜透化,便于抗体进入细胞核。
第二步:特异性一抗孵育
加入特异性一抗,4℃孵育1-2小时或过夜,确保抗体充分结合靶蛋白。
第三步:蛋白A/G-Tn5偶联酶复合物孵育
加入蛋白A/G-Tn5融合酶,室温或4℃孵育1小时,使复合物精准靶向定位到染色质目标区域。
第四步:转座反应(染色质片段化与标记)
加入Mg²⁺激活缓冲液,反应温度37℃,反应时间通常为5-10分钟。短时间的孵育确保高效且精准的片段化,避免过度剪切。
第五步:DNA释放与PCR扩增
加入蛋白酶K并短暂加热(50-55℃孵育30分钟,随后95℃孵育10分钟),释放标记好的DNA片段。使用PCR反应对标记好的DNA片段进行扩增,推荐高保真DNA聚合酶进行扩增,避免PCR引入的突变或偏差。
四、CUT&Tag测序与数据分析入门
CUT&Tag分析成功后,得到的DNA片段需要进行高通量测序与分析。数据分析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1、测序平台选择
常用Illumina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推荐测序深度为每个样本1000万-2000万reads即可满足多数分析需求。
2、数据质控(Quality Control)
使用FastQC、MultiQC工具进行数据质量检测和评估。
3、数据比对与峰值(Peak)鉴定
常用的软件包括:
(1)Bowtie2/BWA:进行测序片段比对至参考基因组。
(2)MACS2:CUT&Tag常规使用的峰值检测工具。
4、下游分析与可视化
使用Integrative Genomics Viewer(IGV)可视化峰值和染色质分布情况。使用差异分析工具,如DESeq2或EdgeR,分析不同条件或细胞群体之间的表观遗传差异。
五、新手常见问题
1、实验背景过高怎么办?
尽可能减少反应时间,尤其是转座反应环节。使用经验证的高质量抗体,避免非特异结合。
2、扩增效率低,文库DNA浓度不足?
可适当增加PCR循环次数(一般10-15个循环足够)。检查蛋白A/G-Tn5酶的活性及实验步骤的正确性。
为帮助科研人员高效开展CUT&Tag分析,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精心优化实验流程,提供高质量的CUT&Tag技术支持:
新手科研人员只需遵循上述步骤,结合高质量的试剂与技术支持,便可轻松完成从实验设计到数据分析的全流程。百泰派克生物科技致力于为科研人员提供精准可靠的CUT&Tag分析服务,帮助科研人员顺利开启表观遗传学研究新篇章。从现在起,和百泰派克生物科技一起,迈出CUT&Tag研究第一步,开启更高效、更精准的表观遗传探索之路吧!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