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共免疫沉淀 (Co‑IP)?
在蛋白质功能研究和信号通路解析的实验室日常中,共免疫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 几乎是每一位生命科学研究者都会接触到的重要技术。它不仅是验证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金标准”方法之一,还是连接免疫学与现代质谱组学的关键桥梁。
一、共免疫沉淀的基本原理
共免疫沉淀是一种基于抗体与目标蛋白(bait)特异性结合的免疫亲和富集技术。其核心目的是:通过识别某一目标蛋白,同时将与其相互作用的伴侣蛋白一并沉淀下来,从而间接捕捉蛋白复合物。与其他蛋白互作验证方法(如双杂交、FRET、BiFC)相比,Co-IP 的突出优势在于其在近生理条件下完成,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蛋白质的天然构象与互作状态。
二、共免疫沉淀实验流程解析
1、细胞裂解
使用温和条件(如非离子型去垢剂 NP-40、Triton X-100)裂解细胞,尽量保持蛋白复合物的天然状态。
2、抗体结合
向裂解液中加入特异性抗体,使其与目标蛋白结合,形成抗体-抗原复合物。
3、蛋白A/G琼脂糖珠捕获
利用蛋白A或G包被的琼脂糖珠捕获抗体复合物。
4、洗涤与洗脱
洗去非特异性结合的杂质后,通过变性(如SDS-PAGE加载缓冲液)将蛋白复合物洗脱下来。
5、检测相互作用蛋白
常用Western blot检测是否共沉淀了其他相互作用蛋白,也可结合质谱进行未定义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
二、Co-IP与其他蛋白互作技术的对比

从实际应用来看,Co-IP依然是验证候选蛋白互作关系的“金标准”之一,尤其适合配合质谱实现大规模互作组学研究。
三、Co-IP结合质谱:探索未知蛋白互作网络
随着质谱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研究将Co-IP与质谱联用(Co-IP-MS),用于系统解析蛋白质复合物的组成和动态变化。这一策略通常包括:
1、抗体免疫沉淀富集复合物
2、SDS-PAGE或in-solution酶解
3、高分辨率质谱(如Orbitrap)分析
4、生物信息学鉴定相互作用蛋白
在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我们配备高灵敏度的Orbitrap Exploris 480及定制化的免疫富集流程,支持多种标记体系(FLAG、HA、Myc、GFP等),可助力客户开展高通量的蛋白互作图谱分析。
四、共免疫沉淀实验中的注意事项
尽管Co-IP技术广泛应用,但其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依赖实验设计与操作细节,常见影响因素包括:
1、抗体质量
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抗体是成功的关键。推荐使用验证过的商业抗体,或结合抗体预包被磁珠提升效率。
2、裂解条件
选择合适的裂解缓冲液(含适量盐浓度和非离子去垢剂),避免过强条件破坏蛋白互作。
3、非特异性结合控制
设置IgG对照、beads-only对照,有助于排除背景噪音。可考虑使用串联免疫沉淀(Re-IP)进一步增强特异性。
4、内源蛋白 vs. 过表达系统
虽然过表达系统更易获取信号,但也可能带来人工假互作。建议结合内源蛋白验证关键发现。
五、共免疫沉淀的应用场景
Co-IP在生命科学多个领域有广泛应用,包括但不限于:
1、信号通路解析(如EGFR、MAPK等互作蛋白筛选)
2、转录调控机制研究(如转录因子与共调节因子的结合)
3、疾病机制探索(如肿瘤相关蛋白互作网络)
4、药物靶点筛选与验证
对于希望系统性分析互作网络的客户,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从实验设计 → 样本处理 → Co-IP富集 → 质谱分析 → 生信解读的一站式服务,助力您深入挖掘分子机制、加速科研进展。
共免疫沉淀(Co-IP)作为研究蛋白互作的重要工具,凭借其操作简便、特异性强、结果可靠的特点,至今仍是实验室日常研究中不可或缺的方法。尤其是在与高分辨质谱联用后,Co-IP的研究深度与广度被极大拓展,成为连接分子机制研究与系统生物学探索的桥梁。如果您在蛋白互作验证或高通量互作组学研究中有实验需求,欢迎联系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我们将为您的科研提供高效可靠的技术支持。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