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实验流程及操作要点
-
Warhead:选择能与靶酶活性位点共价结合的反应基团(如氟磷酸酯、氯甲基酮等)。
-
Linker:可调控空间构象,避免干扰酶识别。
-
Reporter Tag:可为荧光基团、生物素、放射性标签,或“click chemistry”接头(如alkyne)。
-
根据靶酶催化机制设计反应基团。
-
若用于LC-MS,推荐使用小分子标签或“click”探针,便于后续纯化和检测。
-
保持酶活性:裂解液中需含适当缓冲液(常用PBS、Tris-HCl),避免强变性剂和高浓度去污剂。
-
预清洗:清除背景干扰蛋白。
-
保持冷链:使用低温(0–4°C)制备,加入蛋白酶抑制剂(避开靶酶类抑制剂)。
-
探针浓度:通常在 0.1–10 μM 范围。
-
时间:10–60分钟。
-
温度:常为 37°C,部分细胞实验可在 室温或4°C 进行以降低非特异性标记。
-
可设对照组:如未处理、热灭活样本或加入已知酶抑制剂。
-
竞争性ABPP:加入小分子抑制剂预处理样品,检测其是否能竞争性阻断探针结合。
-
Click Chemistry:alkyne + azide-Cy5/biotin,在Cu(I)催化下点击。
-
富集方式:链霉亲和素磁珠拉下(biotin-labeled probe)。
-
反应缓冲液需氧化还原控制良好。
-
使用磁珠洗脱样本时注意避免非特异性结合。
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ABPP)实验流程涉及从探针设计、样本处理,到信号检测和数据分析的多个关键步骤。以下是标准ABPP实验流程及每一步的操作要点,适用于大多数酶类研究(如丝氨酸酯酶、蛋白酶、脱酰化酶等)。
一、ABPP实验流程概览
1、活性探针准备
2、样品制备(细胞、组织或纯化酶)
3、探针标记(incubation)
4、富集或分离(可选)
5、分析检测(SDS-PAGE/Western blot 或 LC-MS/MS)
6、数据分析(定性或定量)
二、各步骤详解与操作要点
1、活性探针设计与准备
(1)组成结构:
(2)操作要点:
2、样品制备
(1)类型:
细胞裂解液、组织匀浆、血清、纯化酶、活细胞、动物组织等。
(2)操作要点:
3、探针标记(Incubation)
(1)条件优化:
(2)操作要点:
4、富集(可选)
适用于非荧光标签,如带有生物素/alkyne的探针,需点击反应和亲和纯化。
(1)操作:
(2)要点:
5、分析检测
要点:
(1)蛋白定量应准确,确保每组样品上样量一致。
(2)对质谱样品应酶解、脱盐、纯化后上机。
6、数据分析
依据实验类型:
(1)定性:酶种类识别、蛋白识别率(如ABPP-MS)。
(2)定量:通过同位素标记(SILAC、TMT)、标签自由(LFQ)等方法评估酶活性变化。
(3)图像分析:荧光凝胶可用 ImageJ 进行条带强度分析。
三、关键操作注意事项总结
ABPP(Activity-Based Protein Profiling)将化学探针与蛋白质组学相结合,能够在复杂生物样本中特异性检测活性酶,揭示其功能状态和调控机制。通过合理设计活性探针、优化样本处理与标记条件,并结合高效的检测手段(如荧光成像或质谱分析),ABPP不仅可用于酶功能研究和药物靶点鉴定,也在疾病机制探索和临床标志物发现中展现出巨大潜力。掌握其实验流程与关键操作要点,将为深入开展功能蛋白质组学研究提供坚实基础。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生物制品表征,多组学生物质谱检测优质服务商
相关服务:
How to order?